三角贸易的形成
万士和对倭国的评价,可谓是入木三分,万士和说倭国是窃中华之文化,但三分人性没学会,七分兽性根深蒂固,作为长崎总督府总督,徐渭对这个评价十分认可。
倭国的铸钱,主打一个三分像,倭人也好意思刻永乐二字,着实让徐渭无奈,简直是砸成祖文皇帝的招牌。
徐渭手里甩出去的这些盗铸永乐通宝,在倭国有个专有名词,叫「恶钱」,而大明铸造的通宝,外来流入铜钱叫「渡来钱」。
唐玄宗天宝年间,和尚鉴真六次东渡倭国,倭国仿照唐朝的开元通宝,开始制钱,名叫和同开珎,自此以后倭国的货币,就一直在本土「恶钱」和中原「渡来钱」的矛盾之中。
徐渭拿出的宝钞,也算是渡来钱的一种。
“能换成万历通宝或者银币吗?”织田信长终于还是打开了盒子,看着盒子里制作精美的宝钞,面色凝重的问道。
徐渭点头说道:“如果需要,可以兑换,三年倒新钞兑现。”
徐渭是骗人的,大明海外宝钞是不可兑现宝钞,这是从一开始进行制作的时候,就已经明确确认过的事实。
骗倭人不算骗。
要跟徐渭、孙克毅、李诚立说原谅倭人,只会得到他们的大逼斗,他们跟倭人有血海深仇,是家人死于倭患的仇恨,在他们眼里,倭人从来都算不上是人。
织田信长这个问题,徐渭当然不能说不能兑换,当然承诺就是个屁,听听就得了。
至于失信之类的问题,徐渭根本不考虑,他和孙克毅正盘算着,怎么把倭国的男子都敲掉铃铛卖到元绪群岛当牛做马,把倭国的女子卖到松江府,孙家这画舫生意缺人缺的厉害。
不是每个倭国女子都可以上画舫的,那需要经过精心挑选,绝大多数都是学会了汉话,嫁给了娶不起妻子的光棍。
宝钞,是一种信誉纸钞,该许诺许诺,大不了以旧换新,一比十换钞,新钞换通宝就是,这就是如兑。
如何最大力度的篡取倭国的财富,是长崎总督府首要考虑的问题。
“那我没有什么疑问了。”织田信长其实也清楚,这种许诺根本不可信,但至少可以骗骗自己,骗骗倭国人,这便足够了。
织田信长,尾张大傻瓜,倭国大魔王,根本就不是什么忧国忧民之人,他目空一切,目中无人。
在没有见到大明水师实力之前,织田信长连大明,也没放在眼里,在他看来,不过是龙造寺、大友氏、岛津家过于愚蠢,才给了大明可乘之机。
织田信长获得了大明商贸的明细,他也需要用白银兑换所需要之物。
长崎万国海贸会,在九月初九正式召开,这一天是大明的重阳节,每一个入场的大名,很快就迷失在了货物的海洋里,整个海贸会,非常有秩序,这种秩序,在倭国是极为罕见的。
因为陈璘带来的三条五桅过洋船,就静静地停泊在长崎港口之内,黑洞洞的炮口,指向了万国海贸会的联排大房,提醒着所有人,这里是大明的地盘,要遵守大明的规矩。
没人敢在大明水师面前造次。
自唐时有市舶司,而后宋元两代海贸达到了巅峰,在明之前,海贸主要以奢侈品为主,丝绸、瓷器、茶叶和金属器皿,在南宋末年,松江府的棉布已经畅销海内外,胡元南下,松江府的生产遭到了破坏,一直到永乐年间再次兴盛。
万历开海,奢侈品的交易份额已经累年降低,大宗商品和贸易成为了主流,但唯独没有粮食,松江市舶司、琉球市舶司和长崎市舶司这个三角,锁死了进入倭国货物的清单,粮食是独有的禁止入倭的商品。
仅仅参加长崎万国海贸会的商品就高达数百种之多,松江棉布是最大商品。
松江棉布里没有松江棉花,因为松江本地棉更贵,出海利润反而更小,所以更多的是在大明腹地销售,正宗的松江棉,那不是倭国能够消费得起的货物,来自于蒙兀儿国的廉价棉布,才是海贸货的主流。
小到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大到车驾水车,应有尽有。
大明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当然运费并不廉价,送货上门主要是为了探听情报,大明用商贾为间谍这事,在倭国也是公开的秘密,但各个大名,手里没有足够的船只运货,只能听之任之了。
大名们被琳琅满目的货物看花了眼,他们用穷民苦力在山坳里辛苦采挖的银子,换成了丝绸、茶叶以及各种可以彰显身份的器具,比如一套实木茶具,价格高达上千两白银,比如十分精美带有簧钢减震的车驾,以及数量极为有限的驽马,这一套价值七千两白银。
制度,虽然宝钞还没有在倭国流行起来,但倭国的大名们,已经发现了宝钞的用途,那就是向下朘剥。
只需要用七钱银子,就可以在长崎总督府兑换到价值一贯的宝钞,而后就可以用这一贯的宝钞,用于支付军费,或者其他必要的开支。
宝钞最大的面值是一贯,还有五百到一百文的小钞,倭国非常缺钱,倭国盗铸的永乐通宝,根本无法满足流通需求,相比较贝壳、米、绢、布、油这类不好衡量具体价值的商品货币,纸币也没有那么不可接受了。
这就十分清晰了,宝钞也是大明兜售的商品之一,而且是大名们向下朘剥的利器,是统治者的工具。
宝钞在倭国的流通,只是时间问题了。
因为大名们很快就会明白,七钱银换来的宝钞,可以向下收铸币税,这东西一旦沾上,想甩是甩不掉的,而且因为其难以仿造的特性,也有利于推广,在倭国,很难搞定油墨,也很难搞定棉纺纸。
徐渭曾经上书朝廷,询问陛下,在倭国要做到何种地步,得到的回复是,陛下不在乎。
不在乎倭国在大明种种政策之下,会变成何等的人间炼狱,也不在乎倭国是否还有未来,大明皇帝只在乎倭银入明的进程不会打断,只在乎这群该死的倭寇,不再成为威胁商舶的海寇。
一个可怕的邪恶三角贸易链正在缓慢形成,从松江府出发,载满了大明货物的商舶在长崎停留,换取大量的白银和倭奴之后,前往元绪群岛,将倭奴卖给开拓的商贾之后,携带元绪群岛的物产,回到大明,交还白银、黄铜、游女和种植园的橡胶、方糖、棉花、棕榈油、香料等等。
元绪群岛的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无论是伐木、刨根、清理碎石、翻土、疏浚河道、营造港口,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大明皇帝的不在乎,对于倭国人而言是个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