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抛开军事威胁不谈,推广海外宝钞(1 / 1)

抛开军事威胁不谈,推广海外宝钞

洪武七年,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设立宝钞宝钞提举司,洪武八年诏造大明通行宝钞正式开始发行,洪武二十六年废止,在十八年的时间里,大明一共发行通行宝钞,共计发行10450万锭,自洪武二十二年起加小钞,自十文到五十文不等,这1亿锭里不全都是一贯大钞,还有一百到五百文,十文到五十文不等的小钞。

洪武十三年,钞用久昏烂,立倒钞法,允许民间旧钞换新钞,准铜钱与宝钞兼用倒换,洪武二十五年,缺铜停止宝源局铸钱,同年秋天,因为钞法行使壅阻,朱元璋下旨不能用钱,洪武二十六年,倒钞不便,停罢大明通行宝钞印制。

大明通行宝钞已经极好了,至少在洪武二十五年秋天之前,还能用钞从官库换出钱来,是可兑现纸币,真正不可兑现只有二十五年秋到二十六年这短暂的时间,洪武二十六年不再印钞,是因为府库里再也没有铜钱了,被彻底掏空。

大明的开中法败坏,也是类似原因。

相比较南宋朝廷动辄亿贯,胡元朝廷动辄废钞再印,大明通行宝钞,并没有搞出旧钞换新钞要以多换少的把戏来,终大明一朝二百七十六年,纸币只发行了大明通行宝钞一种,并均用洪武年号,算是梗着脖子硬挺着到死的典型。

这之后的大明仍保留宝钞局,印刷宝钞,更多的是作为保存祖制的一种象征。

户部意图推行钞法,被文华殿所阻拦,而兵部依托于煤银对流和驿站搞得银票,实际上是一种契约,记账货币,是付费运银业务,可以在西山煤局换到焦炭南下,也可以在京师会同馆驿折现。

刑部尚书王崇古在最后的时候,给皇帝讲了一个小故事,金孝卖油翁拾金不昧反被诬陷,知县陈榛似乎过度执法,威罚过重,朱翊钧觉得张居正说得对,大明的风气就是在这么一点点小事中败坏掉的,朝廷想要防微杜渐,却也是难如登天。

廷议之后,朱翊钧单独留下了张居正,不是有什么机要之事商议,单纯就是显摆自己的不务正业的成果。

“先生你看,这张图是西山煤局的窑井,窑民多在井下作业,门头沟的煤埋得深,井下作业危险多,为了通风换气,工匠们制作了一根长筒,从地面插入井下,用往复式蒸汽机换气,倒是极为巧妙。”朱翊钧面前有幅画,画上是窑民采煤,换气装置,就是今岁西山窑井的一个重要发明。

“这是何物?”张居正有些疑惑的指着图上的一根线问道。

朱翊钧解释着:“换气的出口处有火把,若是出气被点燃,证明井下有了毒烟气,就很危险,必须要马上上井,为了通知井下,用铁丝挂铜铃,在铜铃快速摇动,并且喊话管内有人呼喊,就立刻出井。”

瓦斯泄露这种事故,在大明叫毒烟气,一旦有了毒烟气,就立刻离开井下,张居正指的地方是一整套完善的报警装置,摇动铜铃有几种,如果发现渗水,井下窑民要立刻摇动铜铃并且马上撤退,晚一步,就有可能死在井下。

这一整套的铁丝铜铃,就是井下的生命线。

“这一个,新制丈量步车!”朱翊钧来到了一个推车面前,这个车是一个综合性的绘测工具。

他走到了推车面前,拉出了已经烂了,再刻个新的吧。”

室町幕府倭国国王的印绶,本就是大明赐予的,大明长崎总督府再刻个倭国国王的印绶,这非常合理,上一次已经用萝卜刻过一次了。

“行。”徐渭点头说道,如果肯过来,那最好不过,如果不肯过来,那徐渭就要召唤天兵天将,请首里伯陈璘,带着五桅过洋船,踏门侵户绑他们过来了。

“这里面最难搞的就是织田信长了,他要做天下人,怕是不肯给我们这个面子。”巡按御史罗应和略显担忧的说道。

“别人都来了,他没来,他想做天下人也做不得了。”徐渭不在意的笑了笑,之前这些战国大名畏惧织田信长的威名,认同他天下人的身份,现在大明来了,如果织田信长不来,那反倒是落到了下风,再不是天下人了。

威望这个东西,看不到摸不着,却真实存在。

万历九年八月十六,长崎海防巡检司,共计二十四个海防巡检水上飞,架着水翼帆船,挂着北斗七星旗向着各大幕府而去。

徐渭作为大明天使长崎总督,要在九月初一,在长崎代倭国国王召见大名。

去还是不去,这不是一个问题,这些个战国大名们根本没有选择,只能坐水翼帆船,带上两个扈从前往。

大明水师直接的军事威胁暂且不提,虽然五桅过洋船每年都要武装巡游一圈,名曰演练,实则威慑,是实打实看得见的威胁。

抛开军事威胁不谈,且说厌恶了长崎总督府,还怎么跟大明做生意?整个倭国的大名们,都要通过长崎总督府才能完成和大明的商贸。

徐渭一句话,他们就得吃糠喝稀,不得不来。

经济羁縻的威力正在逐渐展现,只要徐渭不要了他们的命,不让他们死,不太过分的要求,就只能答应,临行前的大名们,个个和家眷们抱头痛哭交代后事,生怕到了长崎,因为什么古怪的原因,被刀抹了脖子。

徐渭一直在积极筹备,这一次他一共要求了二十名大名前来商讨宝钞大事,既是发钞,也是贸易,这种大型的贸易会,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大明今年堆积的商品需要出售,还要确定来年的份额。

大名们对长崎总督府的观感是极其复杂的,一方面,长崎总督府本来是他们倭国的一地盘,现在成了大明的海外总督区,这显然是大明对嘉靖年间倭患的报复;而另一方面,这种贸易会,其实就是变相的朝贡贸易。

在长崎总督府建立之前,倭国只有十年一次朝贡,而且规定只有两艘船,并且是两桅倭船,为了这十年一次的朝贡,嘉靖年间,还闹出了倭使争贡的闹剧来。

而现在,每年都可以一次朝贡贸易,这让倭国对长崎总督府的态度,变得复杂且矛盾,不想长崎总督府存在,又怕长崎总督府真的离开。

贸易会推迟了,从初一推迟到了初九,比约定的日子晚了八天。

之所以推迟,是因为首里伯陈璘,带着三条五桅过洋船,要从松江府赶到长崎总督府来,收到消息的徐渭,立刻选择了延后,陈璘是来进行武力威慑的,强扭的瓜当然不甜,但是解渴。

织田信长来了,因为他的主要敌人都到了长崎。

西侧的毛利家毛利辉元,南侧的长宗我部元亲、北侧的上衫家上杉景胜、东侧的北条氏直,这都是织田信长布武天下路上的敌人,织田信长不得不来,如果不来,这几家再搞个第三次信长包围圈,织田信长也受不了。

徐渭是第一次见到织田信长,他带着两个随从,来到总督府拜访。

头上顶着月代头,再俊俏的脸庞都会变得奇怪,鼻子高隆,鼻下有八字胡,内白外青的裳唐衣,最为古怪的就是,织田信长披着一个红披风,这个红色披风是泰西国王那种款式。

织田信长在京都养着一群传教士,起初倭国人不知道红毛番从何处来,故此称他们为南蛮,他的披风,来自于传教士的礼物。

一种很另类的打扮。

但大名们见怪不怪了,在大名们的眼里,织田信长就是魔王,打扮另类不足为奇,有传言说,织田信长还没有继承家督时,喜欢穿女装,和妹妹织田市并称美人。

“日本国王天下人织田信长,见过大明特使。”织田信长没有行跪礼,显然,他知道想从大明获得支持,已经是不可能的事儿了,室町幕府征夷大将军已经被安置在了京师,所以织田信长压根就没有客气。

徐渭笑了笑,没有过多的计较,第一感觉,就织田信长他很狂妄,颇为目中无人。

“坐。”徐渭示意织田信长就坐,他也没有过多的含蓄,拿出了大明海外宝钞让人放到了织田信长的面前。

徐渭看着织田信长两肩上的永乐通宝家徽标志,说道:“这是宝钞,日后倭国通行宝钞。”

“我倭国自有货币,不劳上国费心了。”织田信长没有打开盒子,他知道里面是宝钞,他直接表示了反对。

“是这些吗?僭越之主铸造的永乐通宝,你铸我大明的通宝,可有我大明的准许?”徐渭抖了抖袖子,甩出十几枚铜钱,扔到了织田信长的面前,嗤笑的说道:“就这钱,在我大明,连飞钱都不如。”

不是徐渭羞辱他,织田信长私铸大明永乐通宝为货币,铸钱工艺极差,天圆地方,既不圆也不方,而且要比大明的通宝小两号,永乐通宝是用赤铜加锡锌铸造,而织田信长铸的钱,是青铜,质量差还轻。

大明母钱,为了翻铸出来的字口清晰,会经常修字根,而倭国铸造的‘永乐通宝’缺少修字根的步骤,连字都看不清楚。

就这种破钱,也好意思顶着‘永乐’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