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木牛流马(1 / 1)

高楷颔首笑道:“既如此,你可除去枷锁,前往驿馆梳洗一番,稍后再来拜见,我另有任用。”

“是。”唐检俯首听命。

“铿!”梁三郎依言,手起刀落,将他行枷镣铐一一砍断。

待唐检退下,高楷看向右侧“囚犯”,不觉玩味一笑。

今日怪才临门,不仅一个,竟“好事”成双。

只见这人头顶,白气稀薄,灰光黯淡,一幅普通百姓之相,毫无特殊之处。

然而,正中竟凝成一头“木牛”,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人领中,舌着于腹。

“这倒是稀奇。”高楷心中暗忖,“观其气运,不过凡俗。命格却截然不同,为我平生仅见。”

“只是,这木牛,究竟是何意?”

高楷陷入沉思,许久仍不得其解,忽然瞥见头顶房梁,榫卯结构组成的飞檐斗拱,不觉恍然大悟。

“木牛流马,竟是木牛流马?”

这可是诸葛丞相的一大发明,可承载一岁粮,特行数十里,群行三十里,在崎岖山坳之间,也能如履平地。

实在奇思妙想,巧夺天工。

这人竟有“木牛流马”之相,莫非是个大匠之才?

想到这,高楷沉声道:“三郎,去其枷锁。”

“是……”梁三郎略有迟疑,却不敢违拗,依然如故,挥刀砍断行枷镣铐。

没了桎梏,宇文凯怔愣片刻,慌忙下拜:“罪囚谢高将军大恩。”

“不必多礼,坐吧。”高楷笑道,“你姓甚名谁,何方来历,可一一道来。”

“是。”宇文凯忙不迭地将自身情形,事无巨细一一说了。

高楷颇为感叹:“沧海遗珠,险些错过大才。”

在他眼中,自不会对工匠有什么偏见。

相反,他比谁都清楚,一位大匠的重要性。

“宇文凯,你可愿为我效力?”高楷直截了当道。

宇文凯乍闻此言,一时难以置信,半晌方才回神,又惊又喜道。

“卑职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能为高楷效力,他自是求之不得。

高楷笑道:“既如此,今授你为七品司工、参军事,专为府中研制兵械甲胄、百工技艺,如何?”

这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么?

宇文凯闻言,大喜过望,他素来喜爱机械器具,如今既能升官,又能从事自己擅长之事,当真两全其美。

连忙下拜叩首:“谢主上隆恩。”

高楷挥手让他起来:“我不日即将回返金城,你可随我同往。”

宇文凯迟疑道:“主上,可否宽限几日?”

“大胆!”梁三郎怒喝出声,“你这小吏,主上提拔重用之恩,你不思感激,竟敢得寸进尺,该当何罪!”

“三郎,无需疾言厉色。”高楷不以为意,转而好奇道,“你有何难言之隐,但说无妨。”

若是常人,听闻可随侍主上,必然欣喜若狂,半刻也不敢延误。

这宇文凯竟不顾前程,大胆出言,观其神色,高楷料想其必有苦衷。

果然,宇文凯慌忙叩首:“主上容禀,非微臣不愿随军,实则家中尚有贫贱妻儿,实在放心不下。”

“望主上施恩,容微臣接回妻儿,愿粉身碎骨以报。”

他重重磕了数个响头,面色惴惴,却又满是坚决。

“快请起。”高楷抬手制止,“糟糠之妻不下堂,你顾念妻儿,品行上佳,我又怎能夺情。”

“你且去吧,我予你十贯钱,好生安置,可携妻儿同往金城。”

“谢主上,谢主上大恩。”宇文凯忙不迭地跪倒,心中感激不尽。

须知,十贯钱便是一万文,堪比他数年俸禄。

对他而言,更是救命之财,解他后顾之忧。

宇文凯忍不住感慨:“主上果然如传闻中一般,英明睿智,善待军民,体恤民间疾苦。”

“又知人善任,不以出身论英才。”

“我虽卑微,愿为主上赴死。”

待他退下,梁三郎面露疑惑:“郎君,这宇文凯不过一匠人,不通文墨,又非治政安民之才,何以如此拔擢,骤登高位?”

须知,宇文凯不过九品胄曹,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七品司工参军事,连升数级,可谓一步登天。

即便是他,也不禁有些吃味。

更令人惊诧的是,这宇文凯未立寸功,又资质平平,不知为何得郎君青睐?

高楷淡笑道:“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这些名垂青史的大才,皆出身贫贱,受尽冷落,所幸得遇伯乐,一展抱负。”

“宇文凯虽非宰辅之才,却另有大用,怎可令明珠蒙尘?”

梁三郎诧异道:“主上对这宇文凯,是否太过夸大?”

毕竟,这五人,皆是古之圣贤,岂是宇文凯所能媲美?

高楷淡声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宇文凯生于忧患,却不忘贫贱妻儿,又一心钻研技艺,必有大放异彩之日,你可拭目以待。”

“是……”梁三郎将信将疑。

过不多时,唐检梳洗一番,前来拜见。

高楷直言不讳道:“唐检,今授你六品千牛备身之位,为我随侍,不知你意下如何?”

唐检大喜参拜:“主上大恩,卑职敢不拼死效力!”

这可是高楷随侍,常伴左右,虽有伴君如伴虎之忧,却不失青云之梯,不知多少人求之不得。

他自然喜不自胜。

“善!”高楷笑了笑,转而面色肃然,“除此之外,另有一事,须得你去筹备。”

唐检躬身道:“请主上降命。”

“你可从军中抽调睿智果敢之士,组建一营,专门探听军情,监察不法。”

高楷沉声道:“此营便叫奉宸司,暂且由你管辖,听命于我,无需与内外臣属交接。”

唐检大吃一惊,这可是单领一军,形同主上亲卫,又不与百官混淆,可谓临机专断。

莫非主上想借此,铲除奸细,清剿不臣?

“遵令!”他不敢深思,连忙俯首听命。

高楷微微颔首,他早有打算,组建一个刺探军情、监察不法的机构,作为他的耳目,以正视听。

可惜一直以来,寻不到适宜的人选,这才耽搁。

如今,这唐检心思缜密、明察善断,当为奉宸司首任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