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声东击西(1 / 1)

“好一个声东击西的诡计。”李元和咬牙切齿道,“好个褚登善,竟敢这般戏弄我。”

他满以为这一桩桩一件件,皆是褚登善的诡计,不禁怒不可遏,恨不得将前方敌军杀个片甲不留,以泄心头之恨。

只是,他究竟老成持重,愤恨片刻,见情势不利,当即沉声下令,众兵卒排开阵势防守。

这两万多兵马,皆是他亲自训练,严明军纪,此刻见他这个主将临危不乱,镇定指挥,便也稍稍平复恐惧慌乱之心。

一个个高举盾牌,手持长枪,兵锋直指敌军。更有弓弩手,弯弓搭箭,只待他一声令下,即刻万箭齐发。

这一番应对,冷静从容,不可谓不正确。

便是冲锋而来的褚登善见了,也心生佩服。

“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见多识广,这等劣势,也动摇不了他的心志。”

“不过,我等伏击的杀手锏,可不止如此。”

他嘴角扬起一抹谑笑,当即令众人一字排开,高举甲叶,密不透风,不留一丝缝隙。

顷刻间,山坡下李军众人,只觉万道金光齐齐射来,浩浩荡荡,仿佛直视烈日。

这等冲击,谁堪忍受?

顿时,一个个惨叫出声,泪流不止,慌忙偏过头去,再不敢看,脑海中更是一片空白。

目不能视,唯有喊杀声不绝于耳,一时间人人惊恐,阵势大乱。

褚登善大笑一声,率领着一众骑兵,冲入乱阵之中,一阵拼杀,所过之处,无一击之敌。

“遭了!”

李元和同样目不能视,被那强光激得眼泪直流,这才明白,褚登善为何在东面高坡之上埋伏。

分明是借助这浩荡金光,阻碍视野,干扰心神,让他们军心大乱。

“这褚登善,竟如此阴险狡诈!”

李元和恨得咬牙切齿,瞪着通红双眼,怒喝道,“全军后撤,避开此地。”

这甲胄反射的金光,必有界限,只要避开,便可重整阵型,再行应战。

不过,褚登善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转眼之间,他便策马持刀,直冲李元和天灵攻来。

这扑面而来的杀气,让他寒毛直竖,仓促之间,只来得及侧过身子,险之又险地躲过致命一击。

只是,左边侧脸划过一道深深的刀痕,登时鲜血直流,痛得他呲牙咧嘴。

不待他反应,又是猛然一刀,直击他脖颈,若是击中,他必死无疑。

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李元和急忙翻身下马,连连翻滚,侥幸未被乱蹄踩踏而死。

却也灰头土脸,发髻散乱,血迹斑斑,如同杀人厉鬼。

数击不中,褚登善眉头一皱,下令弓箭手弯弓引箭,待他一声令下,顷刻间万箭齐发。

那李军兵卒,骤然遭受伏击,本就惊恐万状,又受强光激射,慌乱不已。

如今更有千军万马冲锋,血腥厮杀,一时间骇得魂飞魄散,在迎面而来的箭雨中,四散奔逃。

“杀!”

喊杀声震天动地,褚军越战越勇,士气大盛。

此消彼长之下,李军士卒军心大乱,顾不得军纪森严,一个个狼狈逃窜,只求活命。

李元和使尽浑身解数,方才逃过一劫,却也狼狈不堪。

他环顾一圈,只见麾下兵卒四散奔逃,阵型已乱,溃不成军,急忙下令撤退,奔往岷州方向。

打算率领残兵,投奔李昼大军。

纵然大败,靠着他过往威信,李元和仍然徐徐收拢麾下万余兵卒,急促奔逃。

褚登善见此情景,眼神中忽然掠过一丝戏谑。

“全军听令,追赶敌军,勿要让他们离开视线。”

“是!”

褚军追在李元和身后,不紧不慢,仿佛逗弄猫儿一般,将他往岷州方向驱赶。

一路疾驰,来至岷、宕二州交界处,李元和不禁心生不妙。

观此情形,似乎他投奔李昼,正中褚登善下怀,仿佛故意率军,驱赶他奔往岷州。

“不好,中计了!”

李元和陡然醒悟,匆忙下令大军后撤,然而为时已晚。

只见山林之中,喊杀声骤然震响,一面面“高”字大旗狂舞,裹挟着数万兵马,如神兵天降,直冲溃军而来。

“有伏兵!”

李元和一颗惴惴不安的心,顷刻跌到谷底,面色惨白如纸,毫无一丝血色。

伏兵之中,一面赤色大旗之下,正有一个面貌英武,丰神俊朗的武将,从容指挥众人冲击。

“高楷?”

对这个李家的劲敌,李元和耳濡目染,不知听过他多少不可思议的战绩,以往只以为是夸大其词,厚颜无耻的吹捧。

谁曾想,正是这个他瞧不上的黄口小儿,不仅破了李昼的筹谋,更设下重重陷阱,让他自投罗网,落得眼下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境地。

“既有昼儿,何生高楷?”

他不禁长叹一声,此时此刻的心态,正如周瑜一般,感叹世道不公。

“也罢,今日既然难以幸免,索性豁出这条性命,杀他个尽兴。”

“多杀一个兵卒,便为昼儿减轻一份威胁,大善!”

李元和咧嘴一笑,手持大刀,悍然策马冲锋。

这老将虽已年过半百,临危之际,鼓动起全身气势,却也颇为震撼,仿若一击足以劈死一头牛。

然而,这等大好情形之下,高楷自不会和他消耗兵力。

只在高坡之上伫立,下令弓箭手万箭齐发,巨石滚滚而下,以远程攻击,击溃李军气势。

起初,李军兵卒尚能抵抗,然而面临前方无休无止的箭雨巨石,又有褚登善大军在后夹击,这登天无门、下地无路的绝境,终究令士气沦丧,军心溃败。

一个个再无厮杀之心,反而四散奔逃,争先恐后奔往深山老林之中。

任由李元和再三喝止,也阻拦不住众人逃命之心。

高楷见状,沉声道:“下令,投降者不杀!”

“是。”

数十个嗓门洪亮者,鼓起腮帮子,大肆传扬。

听闻这等“好消息”,李军兵卒再无抵抗之心,一个个丢了兵器,跪地乞降。

倏忽之间,李元和四周只剩下数百亲兵,负隅顽抗。

这一幕幕落入他眼中,不禁哀叹一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老夫数十年戎马倥偬,未曾想竟有一日,也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这些亲兵都是他渭州子弟,随他征战多年,忠心耿耿,此时为了护卫他,一个个中箭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