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近在眼前(1 / 1)

“师兄,这杨猛之妹,虽是大气运,兼旺夫之人。却只得数年,其后不利家宅,恐怕有兄弟阋墙之祸。”

玄光子迟疑道,天下没有十全十美之人,有得必有失。

正如王家长女,身携凤气,有母仪天下之运,却一着不慎,葬身大河之中。

这杨猛之妹——杨嬛,虽携大气运,却也有缺陷,便是难以久持,一时旺夫,却会迎来反噬,得不偿失。

玄元子漠然一笑:“这只是权宜之计,我等不过利用她大气运,弥补李昼之失。”

“一旦度过此劫,斩杀高楷,全据陇右道,便可让李昼将她休弃,断绝祸患。”

“届时,李昼承接陇右道潜龙大运,何愁没有良配?”

玄诚子点头道:“师兄所言甚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这天下之人,于我等有用,便用;若无用处,随手抛了便是,有何可介怀。”

玄光子眉头微皱:“我等修道之人,当上体天心,下安黎庶,怎能视天下之人为器具?”

玄元子摇头失笑:“师弟你着相了。”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我等修道人,当坐观天下风云,不因一时一人而变,更不能陷入红尘迷瘴之中。否则,天魔必至,劫数难逃。”

“是极!”玄诚子抚须颔首,“师弟你修行时日尚短,未能勘破红尘,跳脱生死,难免被因果纠缠,陷入知见障。”

“待时光流逝,百年弹指而过,你当道心坚定,不再执着。”

玄光子神色挣扎片刻,终究点头道:“便依二位师兄行事,只是,待日后休弃杨嬛,万望留她一命。”

“这是自然。”玄元子点头道,“仙道贵生,魔道好杀。”

“我等修的是正道,行的是善事,自会留她一命。”

“况且,她虽遭受休弃,却可凭借与李昼姻缘,载入史册,岂不是一大幸事。”

三言两语之间,崆峒派三位真人,便定下了一位凡尘女子一生之运,不可更改。

这大势煌煌,究竟是天道所为,还是人心私欲,假借天道之名,行苟且腌臜之事呢?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这千秋功与过,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了。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自从高楷佑川一战,大败李昼,这不可思议的胜绩传至叠州,那刺史孙士廉便坐不住了。

“烨儿曾对主上,多有溢美之词,我原以为是高估了,没想到,却是远远低估。”

“这等运筹帷幄、统兵作战之能,着实是世所罕见,便是孙武在世,也不敢与主上媲美。”

“郎君所言甚是。”身侧一管事附和道,“据说高将军不过三千兵马,却深入岷州,应战那李昼三万大军,竟然大胜,实在令人不敢置信。”

“便是那城中说书人编的段子,也不敢这般妄想。”

孙士廉感慨道:“如此年轻有为的明主,所幸我等早早投靠,否则其兵锋一至,怕是生死难料。”

想到这,他不禁心生一丝后怕,越发庆幸当初听从杨烨的建言。

管事连连点头,笑道:“郎君慧眼识英雄,奴钦佩至极。”

“听闻,少郎君说降那钟祁连有功,被高将军擢升为将军府长史,这可是正五品的高官,前途无量。”

“再有郎君这四品刺史之位,甥舅二人同为大臣,当真是一段佳话。”

“可见高将军何等看重,郎君您必有后福。”

孙士廉闻言心花怒放,一阵大笑,许久方才停歇,面上仍是得意。

“我年过半百,已绝了出将入相之心,惟愿守好这一方水土,不至于民生凋敝,便死而无憾。”

“我家若能兴旺,必是落在烨儿身上,他可是王佐之才,一出仕便得主上重用,倚仗为肱骨,前程不可限量。”

说到此处,他忽而话锋一转,忧虑道。

“主上经历此番大胜,声势越发惊人,恐怕少不了贤才主动来投,届时,文臣如云,武将如雨,怕是分薄烨儿之功。”

“我须得想个办法,为他巩固主上心中的信重。”

只是,苦思冥想许久,仍旧想不出两全之策。

管事见他愁眉不展,忽然眼珠一转,低声道。

“郎君,自古以来,唯有秦晋之好最是稳妥,只要国运绵延,便不缺荣华富贵。”

“奴听闻高将军虽年少英才,却因守孝之故,至今没有娶妻。”

“这可是大好机会,若能和他结成亲家,何愁他不予重用。”

“此话有理。”孙士廉眼眸一亮,“自古以来,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枕头风一吹,威力堪比千军万马。”

“只是,我家并无适龄女儿。”孙士廉转而苦恼道。

他膝下唯有一子,而族中之女,不是年龄太小,便是身份不合,不觉十分遗憾。

管事低笑一声:“郎君,可是忘了您外甥女,皎姑娘,年方十八,仍待嫁闺中呢。”

“皎儿?”孙士廉先是一喜,后又一叹,“皎儿天生丽质,贤惠识大体,喜读文史,见解不凡,当为世间奇女子。”

“只是,她命格殊异,不同于常人。”

管事同样心生叹息,皎姑娘为人良善,从不轻贱他们这些奴仆,反而关照有加。

只可惜,被声名连累,至今无人敢娶。

她的兄长正是杨烨,兄妹俩本是秦州杨氏子弟。

父亲为杨镇,原配崔氏,出身名门大族——清河崔。

崔氏生下一子一女,便因病去世。

长子为杨猛,长女为杨嬛。

杨镇后又续弦,娶了孙士廉之妹,同样生下一子一女,便是次子杨烨,次女杨皎。

自从杨镇撒手人寰,便由长子杨猛继承家主之位,他厌恶孙氏母子三人,将他们赶出家门。

这才被孙士廉接回家中抚养,那时,兄妹二人不过八九岁。

一晃十几年过去,两人皆已长大成人。杨皎更是出落得窈窕淑女,颇有名门闺秀之风范。

孙士廉视这个外甥女为掌上明珠,一心为她打算,到了及笄之年,便为她多番相看青年俊杰。

只是,杨皎忽然染上气疾,胸闷气短,每每咳嗽不止。

孙士廉忧心不已,为她遍寻名医,可惜,苦口良药不知喝了多少,仍无法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