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火飞鸦,火烧京都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从来没有怀疑过,大明人会说话会不算话,大明的使者或者皇帝的圣旨,从来都是一口唾沫一个钉,说到做到。
只要达成的条约,大明一定会坚决履行,哪怕是这个条约可能短期内对大明不利。
也不仅仅是大明,中原历代王朝,似乎有一种底气,说话算话的底气。
这种底气的由来,也非常简单,只要将时间维度拉长,不利的条约,也会因为坚定执行,变得对中国有利起来。
比如大明和俺答汗缔结了和约,短期看,似乎对大明不利,但长期去看,俺答汗的统治陷入了危机;比如北宋和辽国的澶渊之盟。
因为世势会随着时间而改变,过去不利的因素,也有可能变得有利。
这其实非常正常,中国,在过去的几千年来,都是可见的疆域里的执牛耳者,这种贯穿数千年的超然地位,奠定了中国的自信,同样也是因为这种超然的地位,让中国拥有了更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中国甚至能用自我批评作为工具来为自己服务,中国的士大夫管这个叫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
而现在,大明开始接受他人批评,大明皇帝会征求大明各阶级的利益诉求,也会征求番夷使者这些来访者的意见,这是一种极为谦逊的姿态,但无论如何谦逊,都无法掩盖那股由内而外的傲骨。
当自我批评和他人批评相结合的时候,大明内外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比如这出程、中程、归程的三角贸易,在以前绝对会被视为礼崩乐坏的标志性事件,但今天,大明的士大夫对此三缄其口,不观察、不在意、不讨论,假装不知道,就可以认为不存在了。
士大夫们主要的精力在应对皇帝的革故鼎新,拼尽全力纠正陛下过于激进或者保守的政令,并没有功夫去理会这些不幸。
而自我批评和接受他人批评,这两种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本事,是倭人永远永远无法学会的本领。
因为一旦倭人开始自我批评,就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崩塌之中;一旦接受他人批评,尤其是来自大明的批评,就会陷入认同危机,也就是‘我是谁’这个终极拷问。
这种现象被黎牙实归纳总结为:东方的罗马从未消失,以至于周围所有的国家都不约而同的陷入了认同的危机之中,不能反思,也不能接受来自大明的批评,否则,所有抗拒大明所建立的共识,就会瓦解。
所以倭人在大明人眼里,是有些奇怪的。盲目、自傲、自大,同时又短视、自卑、刚愎自用,这看起来格外的撕裂且矛盾,但倭人就是这么矛盾的活着。
高启愚作为使者来到了倭国京都的迎恩馆,就看到了这种矛盾,尤其是在谈判的过程中,倭人一方面以为战争胜负已分,不得不承认自己战败;但一方面,倭人又认为战败的因素是偶然的,再来一次,做的决策更好一点,就可以赢。
长门的陷落,似乎让倭国陷入了一种完全的癫狂之中。
有人大声喊着玉碎,要顽抗到底,看起来愿意为了倭国献上所有的一切,但让他上战场,他又不愿意送死;
有人不断疾呼议和,要彻底滑跪,看起来非常的理智,但让他在和约上签字,他也不愿意承担历史罪责。
高启愚收到了丰臣秀吉的。
第三轮、第四轮……飞鸦在不间断的发射着。
京都的倭人都有些不明所以的抬头看向了天空,这种哨声来的有些突然。
戚继光其实对飞鸦这种火器一点都不看好,在他眼里,火炮和火铳才是正经的火器,飞鸦这种徒有虚表的东西,他不喜欢,主要是有些浪费火药,有点像是在放烟花。
一架飞鸦将近六斤半,其中大半都是火药,火药真的很贵,哪怕是在大明。
飞鸦这种火器不被戚继光喜欢的最大原因,是没有任何精准可言,即便是格物院博士们已经用尽了全力,但是风对它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风稍微变化一下,就不知道吹到了哪里去。
戚继光是对的,位于两翼的起火燃尽之后,飞鸦开始了随风飘荡,飞的高的飘得更远。
一架飞鸦的运气不是很好,飞的有点低,一头扎在了町屋的屋顶,弹跳了两下,咔哒一声,腹腔尾部的弹簧推动着一小节燧石,推进了飞鸦的腹腔之内,这是一种碰撞装置,在起火燃尽后,会把机关的保险绳索燃断,稍微有点碰撞,就会激活。
军兵们拔掉的保险栓是铁栓,方便运输,被起火推进药烧掉的是绳索保险。
燧石被推进了腹腔内,腹腔内有火镰,火星四溅,飞鸦轰然爆开。
“轰!”
三斤多的火药在腹腔内爆炸,如同最大的礼花弹爆炸一样绚烂,夹层中的白磷被爆炸冲散,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道的烟迹,开始燃烧。
数间町屋被点燃,风助火势,火越烧越大。
神火飞鸦有太多的缺点了,比如不稳定,有的飞鸦甚至没来得及降落,机扩在空中激活,在空中放了一个大大的烟花,但这烟花不是庆祝,而是丧钟为京都而鸣,火药带着燃烧物落入了城中。
(爆炸场景,类似。)
在丰臣秀吉的军兵抵达迎恩馆的时候,大明军兵向着四方放飞了数千只的神火飞鸦,整个倭国的京都陷入了大火之中,大明军停止了放飞,不是没有了火器,是弓弦开始疲劳,需要进行更换。
在一刻钟后,神火飞鸦的哨声再次开始响起。
李诚立带着三百陷阵军兵,站在了迎恩馆前,丰臣秀吉的军队已经到了。
“玉盘玉盘,玉盘悬空照征战;四方四方,四方荡荡清夷羌;”
一个军兵扎着自己的甲胄,满脸笑容的扎好了自己的臂架,锤了锤之后,忽然高声唱起了起来,这是格物院德王殿下创作的一首战歌,洪武正韵和低沉、缓慢的鼓声融为一体。
“京观京观,京观巍巍震八荒;千帐千帐,千帐灯摇尘未央;”
军兵们开始齐唱,而后用布将手中的刀缠在了手上,互相系好,防止在战斗中,刀因为血液而变得滑手,无法砍劈,三人一组,彼此配带好了三寸团龙旗贴,检查了下不会掉下。
“大江大江,大江东去旌旗扬;陇上陇上,陇上行人踏星霜;”
死亡从不可怕,就像是大江东去一样,人生下来注定是要死的,军兵们扣上了兜鍪,声音变得低沉了起来,当兜鍪扣上的时候,整个战场,变得肃杀了起来。
高启愚、黄斌、李诚立、马文英、杨廷用、张文远、杨志等人,从未忘记过,他们这次入京是危险的,就像是丰臣秀吉无法摆脱织田信长的宿命,迎恩馆一千五百众,也从未脱离过危险。
“长安长安,十万倭颅筑云间;孤雁孤雁,孤雁衔骨痛断肠;”
“杀!”
马文英在杭州府罗木营发动过兵变,后来蒙受皇帝特宥,被‘流放’到了大阪湾守备千户所,戴罪立功。
胡宗宪当年组建浙江九营的时候,是为了有朝一日,报这血海深仇,但胡宗宪没等到那一天,自己反而瘐死在天牢之中,只留下了一句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那时候马文英才十四岁,他从来没有一刻敢忘记他的家人、他的亲朋、家乡的孩子,死于倭寇的屠刀之下,他一刻,都不敢忘记。
“归葬归葬,犹见慈母补箭创;刀芒刀芒,马槊挑月辕门上;”
丰臣秀吉的倭寇冲了上来,火炮、火器开始嘶吼,如同割麦子一样收割着倭寇的性命,没有甲胄的武士,在如同雨幕一样的铅弹面前,一排又一排的倒下。
倭国的武士们接连倒下,冲锋的脚步,却没有丝毫的停歇,倭寇疯狂的冲向了阵线,如同惊涛骇浪一样,撞上了陷阵营组成的城墙之上。
杀戮开始了。
丰臣秀吉发现了不对劲儿,的确,大明军只有一千五百人,而他调动了超过三万人。
无论怎么讲,三万对一千五百人,优势在我。
但是这一千五百人,就像是海岸边的岩石一样的坚挺,挡住了无穷无尽的冲锋,当第一波冲锋被大明军的火器、火炮、给抵挡下来的时候,丰臣秀吉就知道,恐怕要失算了。
“玉盘玉盘,玉盘忽圆忽缺伤;月光月光,月光汉家旧时圆。”
丰臣秀吉的第一波冲击结束后,军兵们悠扬而缓慢的战歌再次响起,所有的军兵有条不紊整理着自己的甲胄和火器,收拾着同袍们的尸骨。
他们永远留在了倭国的京都,有势要豪右的孩子、有富家子,也有穷民苦力。
有士大夫说,战争是农夫的儿子杀死农夫的儿子,但李诚立很清楚,大阪湾守备千户所,有三百人是真正的富家子,这里的危险不言而喻,但他们还是来到了这里,现在死在了这里。
倾巢之下,从无完卵。
三万人围攻一千五百人,无论如何,也应该获胜才对,可是三个时辰后,先崩溃的是丰臣秀吉的武士,无人再敢冲锋。
大明军死伤惨重,超过五百人死于此战,四道防线已经被击溃,最后一道防线,放飞神火乌鸦的车弩阵,就在军兵的身后。
但大明军依旧士气高昂,战歌总是在间隙响起,而倭人为此最少付出了五千名武士的性命。
马文英、杨廷用、张文远这三位出自浙江罗木营的把总,战死在了沙场,他们领着陷阵营,站在第一线,也是第一批倒在倭人的洪流之中,只有杨志还活着,但也是身负重伤。
丰臣秀吉撤退了,他知道打不赢了,因为士气已经不可用了。
整个京都,已经沦为了火的海洋,烟尘滚滚,火光冲天,四处都是奔逃的倭人,他们惊恐的叫喊着天火,丰臣秀吉再不走,再不去救火,恐怕整个京都都要付之一炬。
大明军从未想过撤退,他们要的只是玉石俱焚。
高启愚带着剩下的大明军兵,收敛着尸骨,草草埋葬在了迎恩馆后的小土坡。
站在五百个新挖的坟茔之前,高启愚看了看天边的残阳,看着那一个个木质的墓碑,才郑重的说道:“陛下让我们来,是想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你们的牺牲,大明将永远铭记,你们的牺牲,不会白费。”
“倭国五千武士和倭国京都,为诸君陪葬。”
京都的大火,持续了整整三天,才缓缓熄灭,三天之后,丰臣秀吉簇拥着倭王天皇,来到了迎恩馆投降。
即便是杀死了高启愚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京都人已经清楚的知道了大明火器的可怕威力,杀死大明使者的后果,就是迎接大明的怒火。
“我其实是不介意你杀死我的。”高启愚坐在高位上,看着跪在地上的丰臣秀吉说道:“我临行的时候,给陛下留下了一封诀别诗,如果我死在了倭国,大明就有充分的理由,横扫倭国了。”
“一个集体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死了,反而能让这些声音,变的一致起来。”
“可惜了,你没有那个本事杀死我。”
“现在,在这份条约上签字吧。”
条约包括的内容为:
大明军派遣军兵驻扎在各个矿区;
大明在倭国拥有探矿权,探到的矿藏所有权归大明所有;
大明人在倭国享有绝对的豁免权,所有犯案的大明人交由大明长崎总督府处置;
堺市划为大明疆域,倭人不得入内;
从堺市到倭国京都不得有任何倭国的山城工事,大明军驻扎倭国京都;
惩办入寇朝鲜和进攻迎恩馆军兵的首祸诸臣,包括入朝军团长和这次进攻迎恩馆军兵的福岛正则;
助军旅之费1500万银,分为四十年偿还,以倭国沿海诸城海关和盐税作为抵押;
每年支付五十万银,作为大明驻军费用;
倭王天皇侨居大明等九大项,如有补充,另行签订补充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