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出主意(1 / 1)

1115出主意

魏广德为什么一开始就为张居正开脱,要知道事涉首辅,他自己是不好解释的。

那是因为刘台这份奏疏写的绝了,里面指控张居正的所有罪名,都是真实的。

虽然用意可能未必如奏疏所写,但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能查实的。

能让都察院查吗?

当然不能,否则张居正就麻烦了,考成法也麻烦了。

所以,一开始魏广德就给此事定性为刘台伺机打击报朝廷重臣,心有不轨。

驱逐高拱,事涉内廷自然不好查,总不能把两宫太后和小皇帝喊道都察院问案吧,但朱希忠的事儿却是明摆著,旨意是张居正草的。

考成法,六部向六科负责,六科对内阁负责,实抢夺了本该属於皇帝的监督之权。

六科是直接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内阁。

不过这点,得考虑皇帝年幼的问题,但是说起来,实侵夺皇权。

魏广德把话说出口,又让人传出去,传遍在京衙门,也是堵住其他人之口。

次辅度如此明显,其他就算有人想搞张居正,最后就算把张居正搞下台,那结果呢?

魏广德上台,却未必念你的人情。

下午的时候,吕调阳的弹劾奏疏草完成,魏广德看过后直接在后面署名,又派芦布送过去,由吕调阳直接送司礼监,希望快递进宫里,好叫两宫得知。

张居正回家避嫌的事儿,已经在朝堂传开,内廷也在之后很快就知道了消息。

为此,慈庆宫还派人来内阁询问了情况。

毕竟这么大一个国家,内阁职责甚重,少一个人就是不得了的事儿,更何况还是突发状况,事先没有准备。

魏广德进宫,把情况详细说明,重点就是点出刘台对张居正这个座师心怀不满,包括调他去辽东而不是江南富庶之地,刘台就已经对老师心生怨意。

在魏广德回到内阁就得到消息,慈庆宫派冯保去张府劝慰。

六人,其中杨涟、左光斗都为都御史,是都察院里不小的官儿,手下管理的御史不少。

袁化中也巡按御史,魏大中和周朝瑞虽然不是御史,但却是六科给事中,五人都是所谓的科道言官。

唯一不属於科道的,也只有顾大章,可他也是陕西按察使,负责地方刑狱,和都察院关匪浅。

晚明的东林党,虽然在朝中重臣里没什么席位,但却几乎完全控制科道。

这样一股力量的存在,几乎就可以左右朝中重臣的升迁乃至生死。

天启年间,东林党就想用科道言官逼迫天启皇帝处置魏忠贤,不过不想魏忠贤直接掀桌子来硬的,根本不按照文官斗那一套来。

后世只说六君子在镇抚司大狱遭受如何的酷刑,却不谈论他们发动党的危害。

其实,所谓六君子不过就是六个大傻子,被东林魁首推出来挡枪的,是他们筹谋的夺权大业的牺牲品。

这些,魏广德多少有感觉,他已经意识到都察院的重要性。

只不过这个衙门,他是真不好伸手,有张居正在一旁盯著。

相应的,张居正也插不进手,因为魏广德也不会答应。

只能让劳堪先在按察使司慢慢磨资,到时候直接迁到、副都御使去。

只要资足够,张居正就算想要反对,那也得有合的理由才行。

早早布局,就可以更有把握取得成功。

等魏广德给小皇帝出主意,让他询其他人的意见,也是算准了,最后拿出主意来的人,八成就是冯保。

你指望后宫之人熟悉前朝故事,那就太难为两宫太后了。

而冯保见过张居正,显然就更加清楚张居正想要做成什么样子。

魏广德回到内阁不久,宫里就有旨意送来,不是处置刘台,效率还没那么快,而是要内阁旨挽留张居正,同时还要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