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急召
604急召
京城,校录馆。
这里一向冷清,因为除了早晚点卯和散衙时有人进出外,平时都没什么人来这里。
不过就在今日,一乘四人抬轿子飞快的从街头一角奔来,轿子旁边还跟着几个书吏打扮的人,个个跑的气喘吁吁。
他们跑路的都如此,更别说抬轿的了。
虽然是以此为生,可抬着轿子一路跑过来,到地方后四个轿夫此时也是累的不行,只是轿中人还未离开,他们只好勉强立在一旁,憋的很是辛苦。
终于,有人跑到了轿旁,对着轿子里低语几声,随后挑起轿帘,一个绯红官袍的人从轿子里钻了出来。
“进去吧。”
那人下轿后,只轻声念叨一句,随即当先迈步走进校录馆。
此时,校录馆大门两侧差役站的笔直,直到官员走进去后才放松下来。
“李阁老怎么来这里了?”
“不知道,怕又是催书稿的事儿吧。”
来人正是内阁次辅李春芳,从西苑赶到校录馆自然也是带着公差来的。
很快,校录馆里十名分校官都接到消息。
“这两本已经看过,没有问题,这两本没看完,先放这里。”
魏广德在接到芦布消息后,立马把书桌上的基本书稿进行分类,捡出已经看好的书稿交给芦布,让他先去交差。
至于剩下的两本,魏广德知道,一时半会也看不完,还是先去前面见见李阁老,搞清楚情况。
魏广德到前面的时候,大部分分校官都已经到了,大家都坐在下首,上方左边位置坐着李春芳,右边位置则是空着。
“校好的书稿都交过去了?”
李春芳看到魏广德进来,直接开口问道。
“派人送去了。”
“今日完成几本?”
“两本,还有两本未看完。”
魏广德躬身答话道。
“坐吧,一会儿等那边统计后再说。”
李春芳挥手示意魏广德坐下,魏广德冲其他几位分校官拱拱手,这才走到前面,坐在皇帝朱瞻基,他们死的时候自然也没见到过,其中朱瞻基死时皇太子朱祁镇才九岁,这位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
英宗睿皇帝朱祁镇和他兄弟景皇帝朱祁钰也都是那个命,之后的宪宗纯皇帝朱见深是在成化二十三年死的,按说是有机会见到孙子,只可惜世事弄人,他的长子孝宗朱祐樘在弘治四年才有了第一个儿子,此时距离宪宗去世已经五年了。
孝宗敬皇帝朱祐樘总共只有两个儿子,次子追封蔚王朱厚炜生3岁夭折,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宗朱厚照更是明朝第一个绝嗣的皇帝,因此孝宗当然也看不到自己的孙辈。
所以,这会儿嘉靖皇帝想到自己居然是仅此于太祖和成祖的存在,不免有些沾沾自喜,这两位可是战功赫赫的。
一位是开国皇帝,而另一位则是,咳咳
其实,虽然明朝历代皇帝都不说,可他们心里当然很清楚,那是从侄子手里抢过来的。
不过他们当然不会认为朱棣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对。
要知道,若不是有这位祖宗,他们兴许过的日子还不如那些被圈养在王府里的亲戚。
嘉靖皇帝身体有好转的消息,从回到无逸殿的李春芳口里传出,让内阁几位阁臣都是松了一口气,消息自然很也快就传到宫外。
只不过,这段时间皇帝的身体据说一直都是时好时坏,所以大臣们还是意识到事儿怕是没结束,都一直维持着这份小心,并没有因为传出嘉靖皇帝身体好转就忘乎所以,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
而魏广德这会儿更是没那个心去喝酒享乐,实在是李春芳给他们这些分校官压的单子又加重了。
李春芳回到内阁后,和徐阶、郭朴等人商议后,直接给礼部尚书高仪下了条子,自然是继续挑选擅长书写之人充入校录馆。
抄手的人数不断提升,而分校官一直就只有十位,自然就让魏广德一众分校官忙得不可开交,哪里还有闲工夫贪于享乐。
之后数日,不断有各种传闻充斥朝堂,一会儿是嘉靖皇帝身体大好,一会儿又是传皇帝再次病倒,卧床不起。
直到东厂番子奉厂公陈洪的命令狠狠收拾了几个低级官员后,京官们才算消停下来,时间也悄然进入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魏广德等分校官是把休沐日主动放弃了,每日按时点卯各自进入值房开始工作,也就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才能坐下来聊一会儿,说说官场的趣事,然后又要忙到散衙为止。
十三日下午,已经快到散衙,魏广德终于把今天送来的五本大典书稿校完,其中两本有几处疏漏,需要抄写后重新编入。
对此,魏广德一一用朱砂笔勾出错漏。
“今日可以按时回府。”
魏广德起身伸个懒腰,工作完成心情自然很好。
“老爷,王府急召。”
这时候,芦布快步进屋在他耳边低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