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卫星之父(1 / 1)

卫星之父

目送着赵肃真等人离开。

李暮坐上车子。

车内的温度有些低,他拿来一条毯子,盖在腿上。

关建民想要打开空调,却被他叫住。

太暖和的话,容易犯困,思维也会变得迟钝不少。

一边闭目养神。

他一边继续在大脑中整理工程机械和卫星的研究资料。

敌特什么的,他并不是特别关心。

抓住了固然高兴。

可抓完这一批,还会有下一批。

只要国家一天没有强大起来。

这种情况就很难得到改变。

“不过现在要是搞一套监听设备,比如微型摄像头什么的,应该能发挥不少作用吧。”李暮忽然想道。

但紧接着,他又放弃了这个念头。

敌后工作固然重要。

但比起工程机械、卫星这些能帮助国家发展的东西,还是要差上许多。

打个比方。

假如夏国现在有42马赫的洲际D弹,那么就算m帝和老大哥提前他们会打哪里,也防不住。

反之亦然。

在夏国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的时候,哪怕明知道m帝和老大哥会针对他们做些什么,也没有力量阻拦。

李暮心中感慨,道:

“拳头够大才是真正的真理啊!”

……

回到特楼。

通过岗哨后。

李暮没有让关建民将自己送到楼下,而是一进大门就下了车。

凛冽风雪带来的凉意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但却也驱散了刚刚坐在车中,因为温暖升起的些许困意。

现在才7点多。

他还能研究许久,可不能现在犯困。

一边想着。

李暮一边往自己住的那栋楼走。

正准备上去。

忽然有人在他的后边叫他:

“李暮。”

“李暮。”

听到声音。

李暮扭过头,看向在楼下亭子里的钱五师,以及一个不认识的青年男子。

他连忙走上前,道:

“老师,你们怎么在这里坐着,感冒了怎么办,走走,快上去!”

“没事没事,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喝着热酒呢。”钱五师哈哈笑道。

闻言,李暮这才放心许多。

不过他有些好奇道:

“有什么喜事,竟然让您喝上酒了?”

钱五师虽不和他一样滴酒不沾。

但也绝对不是随随便便就会喝酒的人。

“让孙加栋同志和你说吧。”钱五师将和他喝酒的青年推到李暮面前。

后者脸上带着些许紧张,道:

“李顾问您好,我是国五院一分院的孙加栋,久仰大名!”

“孙加栋,那个将‘P-2’D弹射上天的天才?”李暮看着眼前的青年,脸上露出笑容。

这可是个大能人。

一大堆的荣誉和成就不必赘述。

2弹1星勋章、共|和勋章,就足以证明其对国家的巨大贡献和个人的非凡成就。

孙加栋听到李暮竟然认识自己,十分高兴,道:

“没想到您竟然知道我!”

“不过我可不算天才!”

“在您面前,恐怕没有人能够自称天才!”

他一边说,一边露出崇敬的目光。

这些可不是客套话。

而是发自肺腑。

毕竟他刚刚从钱五师那里,得知了李暮搞超算、搞高空台、搞自动制导D弹的事迹。

虽说除了超算之外。

其他的暂时还没成功。

但恐怕夏国没有一个科学家,会质疑李暮能不能将这些搞出来。

“各有所长罢了。”李暮道。

他看钱五师的表情,就猜到孙加栋可能知道一些自己的事,所以也没办法太谦虚。

毕竟谦虚过头,难免显得虚伪。

孙加栋苦笑道:

“那您所长的未免也太多了些,让人既敬佩又羡慕。”

“要是我像您一样,不,哪怕只有一半儿。”

“恐怕这会儿东-2D弹早就出来了,不用等那么久!”

他的话音刚落。

李暮便惊喜地问道:

“东-2D弹成功了?”

“成功了,而且用的是您设计的自动制导系统,表现十分优秀,精度在1公里左右,超越m帝和老大哥!”孙加栋道。

闻言,李暮脸上喜色更甚。

东-2D弹的成功,对于夏国来说无疑是一件喜事。

虽说射程只有1250公里,只能覆盖东呀范围,但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突破了。

不过他正高兴开心地笑着。

孙加栋忽然自责道:

“李顾问,我这里要跟您道个歉。”

“其实在参考您设计的自动制导D弹的基础上,是能做出更好的D弹的。”

“只是东-2的研究已经进行到尾声,所以我们才选择了吸收您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思路。”

他的声音满是失落。

虽说东-2D弹在优化之后,各方面的性能都有所提升。

但他始终觉得。

如果按照李暮原来的方案,肯定能够设计得更好!

“哈哈,这有什么好道歉。说实话,我还有些庆幸呢。”李暮笑道。

闻言,孙加栋愣了愣,道:

“庆幸?”

“对,我最近在空空D弹院那边研究D弹,有了一些新的技术想法,正想着什么时候整理一下给老师瞅瞅。”李暮道。

孙加栋瞳孔大震。

新的技术想法?

那不就代表着他们的陆基中程弹道导弹还有一步的机会。

说不定还能迈入陆基远程导弹导弹的行列!

洲际他就不敢想了。

毕竟现在的东-2也才突破2000公里。

但如果是李暮出手的话。

那么达到远程3000公里,绝对是手到擒来。

就在孙加栋按下心中的激动,准备开口询问的时候。

一旁的钱五师忽然哭笑不得道:

“孙加栋同志,您还记得我喊您过来的原因吗?”

要是再不提醒。

他担心说着说着。

孙加栋人就要跑去研究D弹去了。

虽说都是跟着李暮研究。

但至少别忘了现在的工作啊!

听到这话。

孙加栋也一下子回过神来。

他竟然把这事儿给忘了。

不过现在陆基远程D弹仅在眼前。

实在是叫人难以取舍!

李暮见两人打着哑谜,问道:

“老师,孙教授,你们这是在说什么呢?”

“你忘了,之前你跟我说过,想要研究卫星。”钱五师道。

说完,他看了看孙加栋。

发现后者还在纠结,他继续道:

“孙教授结束研究之后,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第一台卫星的总设计师!”

“那太好了,孙教授,我正好有许多想法想要和您讨论!”李暮眼睛一亮。

自己一个人研究,总归是差点什么。

如果能够设计得这个夏国“卫星之父”帮忙。

那么至少能够先将他整理好的资料拿过去,帮助他们先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

“等等,李顾问,您让我先冷静冷静。”孙加栋连忙道。

他现在脑子里像是有两个小人在打架。

一个让他继续研究D弹,另一个让他去研究卫星。

鱼和熊掌,真是一个幸福的烦恼啊!

见状,李暮笑道:

“有什么好冷静的,孙教授,D弹归D弹,卫星归卫星,咱们可以一个一个来嘛。”

他自然看出了孙加栋的想法。

不过在卫星这块交给对方是没跑的。

毕竟要是抢了对方“卫星之父”的名头,难免有点说不过去。

“您的意思是,都,都搞?”孙加栋瞪着眼睛,满是不可思议道。

都要。

他还真没考虑可以这样。

倒不是想不到。

而是不敢想。

毕竟陆基远程D弹、卫星,单拿出一个,都是要花上五六年才能拿有所成果的研究项目。

李暮笑道:

“对,都要搞。为什么不能呢?”

孙加栋听到李暮的豪言壮语,忍不住轻吸一口凉气。

他浑身的热血,仿佛都被这句话瞬间点燃。

是啊,都搞不就成了。

可夏国现有的技术和条件,真的能够成功吗?

还有自己。

他有这个能力,能够同时研究两个项目吗?

这两个问题,徘徊在孙加栋的心间。

不过他最终还是道:

“李顾问,只要您带头,我肯定跟着您去研究!”

“这个恐怕不行。”李暮无奈道。

闻言,才下定决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和李暮一起克服的孙加栋有些傻眼。

他会做出这个决定。

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相信李暮的能力。

孙加栋连忙问道:

“您不参与吗,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我是卫星的总设计师?”

“您千万不要有顾虑,我回去就跟上面说愿意辞去这个位置!”

听到这话。

李暮哭笑不得道:

“不是这个原因,是我个人的时间有限,很难带团队研究而已。”

要是他去带头研究卫星或陆基D弹。

那么很多时间可能都要待在九全的卫星发射基地。

如此威龙-1战斗机和玄武-1主战重坦等项目的进度,都会受到影响。

“我可以替他证明,李暮现在在研究什么东西我不清楚,但手头的项目绝对不少于3个!”一旁的钱五师笑道。

孙加栋这才露出恍然的神色。

他紧接着为难道:

“可是不是您带头的话,我自己恐怕难以把握卫星和陆基D弹的研究。”

先不说陆基D弹。

就说夏国的卫星技术研发,目前仍在起步阶段。

他这个总设计师,也是在结束东-2D弹后才被正式任命。

整个研究团队现在都还在组建当中。

否则也不至于一听到钱五师说李暮对卫星研究感兴趣,就马上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

“您太谦虚了,能在这个年纪就被上面任命为卫星的总设计师,能把握不住?”李暮好笑道。

就算忽略其后世的成就。

三十四五岁就能当上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总设计师的人。

天赋和能力都绝对是没的说的。

孙加栋迟疑道: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难道你不愿意?那我可就找其他人了。”李暮笑道。

闻言,孙加栋当即摆手道:

“不不,我怎么可能不愿意!”

“愿意就好,走,上面去,我和你好好说说卫星的事情。”李暮直接道。

说完,他也不含糊,当即将人拉着走上了楼。

一旁的钱五师见状,也笑呵呵地跟在两人和面,打算看看李暮打得到底是什么主意。

他也有点好奇。

要说李暮能一个人担任2项,甚至是3项、4项研究项目。

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怀疑。

可让孙加栋干。

未免有点难为人了。

虽说造出东-2D弹确实是个了不得的成就。

但卫星的研制难度,较其犹有过之。

至少对于D弹他们还有一些基础。

可卫星方面,确实落后太多。

换做任何一个人,怕是都唯恐时间没有全部用在上面,遑论是再负责一个同等难度的研究项目。

……

回到家中。

李暮将钱五师和孙加栋两人带到书房。

先给两人泡了杯茶。

他也没有着急,而是先询问孙加栋技术方面的问题。

按道理来说。

这些属于最高级别的研究机密。

不过在来之前。

他就已经得到了上面的授意。

内容也很简单——知无不言。

他首先从运载火箭技术开始。

这方面主要有两个难点。

其一,推进系统。

孙加栋介绍道:

“我们现在的火箭发动机在燃烧稳定性、燃料效率、材料耐高温性能等技术方面,还尚未成熟。”

“我们现在也缺乏大推力液体燃料发动机的研发经验。”

“还有多久火箭的分离和控制技术,现在也没有太多的研究资料可以参考。”

说到最后。

他不免长叹一口气。

虽说当时在领导面前接下任务的时候拍着胸脯信心满满。

但真正开始研究。

才发现其中的千难万难。

没有个三五年的功夫,他们恐怕连将卫星送上天的能力都没有。

“燃烧稳定性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喷注器、引入阻力装置和改进燃料配方的方法解决。”李暮听完后道。

一边说,他一边从抽屉离抽出一沓稿纸。

上面是多孔喷注器、阻尼装置的设计草图。

至于燃料配方,这个没法直接给。

但李暮还是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解决思路。

那就是利用添加剂或调整燃料/氧化剂的方法,去抑制不稳定燃烧的现象。

“这,这……李顾问,您这也太厉害了吧!”孙加栋瞪大着眼睛,满是不可置信。

他看着摊开在桌面的稿纸。

整个人都因为激动而微微地颤抖着。

不止是燃料稳定性的问题!

还有燃料效率和耐高温材料,也均有清晰的解决思路。

比如利用分级燃烧循环,从而充分利用燃料能量。

比如在燃烧室和喷管壁内设计燃料流动通道,利用低温燃料吸收热量,降低逼问。

又比如在燃烧室内壁喷涂氧化锆等耐高温陶瓷涂层,用以延缓材料烧蚀。

每一条思路想法。

都有着延伸的研究方向指导。

毫不客气的说。

“有了你这份方案,就是不去指导,给他们些时间,也能够把问题给解决啊!”一旁的钱五师忍不住感慨道。

孙加栋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要是有这份方案。

本来预计三四年才可能有成果的火箭发动机研究。

时间至少要缩短一半!

李暮笑道:

“那要是这样的话,这方面的研究我就不管了,交给他们来做。”

听到这话。

不待钱五师开口。

一旁的孙加栋便险些跳起来,道:

“这怎么能成!”

“钱教授的话是这么说没错!”

“但有您指导的话,火箭发动机技术地突破,肯定会更加顺利!”

在看到了眼前解决运载火箭推进系统和结构设计的方案后。

他更不可能放弃李暮了。

虽说总设计师没办法。

但至少当个顾问,时不时地指导一下他们无法解决的难题也好啊。

“你先别急。”钱五师一时有些哭笑不得,道:

“我是觉得有这份方案在,运载火箭方面的问题应该不大而已,让他将时间放在其他更需要的地方。”

闻言,孙加栋愣了愣。

其他更需要的地方?

钱五师继续道:

“你不会以为他说要搞卫星,就只搞了运载火箭技术吧!”

他的话音刚落。

正在从抽屉里拿第二份材料的李暮,手在空中顿了顿。

孙加栋:“?”

李暮无奈地笑了笑,道:

“确实不止运载火箭技术方面,还有卫星设计与制造、测控与通信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

说着。

他将抽屉里厚得快要和一本书差不多厚的稿纸,全部拿了出来。

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

孙加栋忍不住咽了口口水,心中的震惊已经无法用言语形容。

他努力压制着颤抖的声音,问道:

“难道,难道您一个人就完成了卫星的所有研究工作!”

“也没有那么夸张,只是一些理论上的思路和方向而已,具体的工作还需要你们去展开。”李暮道。

别看他手里的稿纸有上千页。

可想要将卫星研究事无巨细地讲明白,还远远不够。

当然,也没法这么做。

毕竟能给思路和方向,已经很夸张了。

一个研究团队五年才能完成的东西,他自己一个人,花了不到一个月就给写完。

要是再将细节都一一写上去。

那未免过于惊世骇俗。

“没问题,您放心的交给我,绝不让您失望!”孙加栋将胸脯拍得“砰砰~”响。

有这份卫星的研究方案在。

他有信心,在5年内就将夏国的卫星搞出来!

“慢慢来就行,倒也不必太拼命。”李暮吓了一跳,连忙道。

一旁的钱五师听到这这话,忍不住笑道:

“你这就有点难为人了,换做我手里捏着这份方案,恐怕这会儿心都忍不住飞到研究基地去了!”

孙加栋挠了挠头,不得不说这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毕竟就在5天前。

● ттan● c o

他刚刚接手卫星研究的时候。

整个研究团队的成员,讨论了几天几夜都没有个结果。

要不是被钱五师发现叫停。

恐怕他们这会儿都还在一个个顶着黑眼圈继续熬。

他想了想,道:

“钱教授,您话说得是没错,不过我还要听李顾问说D弹的事情呢,可不能现在走。”

“现在不担心一个人干不了了?”李暮揶揄地笑道。

闻言,孙加栋脸红了红。

但一想到为了研究嘛,丢点脸算什么。

他坚声道:

“那也是因为您的功劳。”

“要是都像您这么给方案。”

“别说2个,就是再翻1倍,我也敢去干!”

他说完后。

李暮和钱五师对视一眼,大笑不止。

……

随后。

讨论继续。

李暮D弹的研究资料,也一并拿了出来。

不过并不是整套的研究方案。

而是主要集中在推进系统、制导与控制系统、结构壳体,以及智慧与控制系统部分。

发射平台和弹头系统。

则暂时没有拿出来。

发现这一点的钱五师和孙加栋自然产生了疑惑,问道:

“为什么没有发射平台和弹头系统呢?”

这份方案,明显没有卫星的详细。

但他们也都理解。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李暮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研究出那么多东西,已经十分惊人。

要是每份方案都十分详细,恐怕要24小时不睡觉才可能做到。

“因为我打算搞固定发射井,弹头也准备使用大蘑菇弹头。”李暮坦然道。

他就没打算一步步的来。

钱五师也很快反应过来,道:

“你难道打算直接研究陆基洲际D弹?”

“这步子是不是迈得有点太大了。”

“我不是怀疑你的能力,只是觉得一步一步来的话更好些。而且我们也不止缺洲际D弹。”

他相信李暮。

可现在他们连用于发射陆基洲际D弹的固定发射井都还没有。

大蘑菇成没成也还不好说。

加上夏国也很需要陆基远程D弹。

所以直接跨阶段研究,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我认为,在未来20年的时间内,我们都不会面临大的战事,可以放心地去研究。”李暮道。

随着跟老大哥合作的敲定。

星球大战计划的成功,几乎已经毋庸置疑。

m帝不可能坐视老大哥独享机械狗和天基动能武器这两样先进的技术。

毕竟一旦成功。

他们本来在争霸中占据的微末优势地位,就会荡然无存,甚至反而会落入巨大的劣势当中。

不想面对这一情况的话。

只有两个办法。

要么开战。

要么跟上研究。

前者显然不可能。

毕竟m帝占优,是在整体发展上。

单论军事实力,目前还是老大哥更胜一筹。

不想双方都面临大蘑菇洗地这种同归于尽的结局的话。

就只能选择跟上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