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半导体标准会议(1 / 1)

半导体标准会议

半导体标准会议

不止两人,还有很多的研究所代表和工厂代表,都聚在周围,赞同他们的意见。

行业标准这个东西,搞出来完全是限制他们自己,没有半点好处。

也不乏理性者,道:“上面这么搞,有上面的考虑,我觉得我们还是不要太早下定论的好。”

“制定出规范的行业发展标准,对于未来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什么考虑?他们实际调研过没有,考察过没有,有些地方的生产技术本来就落后,要是这个标准一出,工厂还不得倒闭?现在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以后。”有人立刻予以回击。

就在争论愈演愈烈的时候,丘领导、谷峥和郭默三人带着随行人员,出现在大会堂门口。

看到他们,众人立刻安静下来。

发牢骚归发牢骚,但真叫他们现在马上反对,还是不敢的。

当然,要是这个行业标准断了大家的活路,那么他们也不会坐以待毙,非得找上面告一手不可。

丘领导看着一个个不服气的眼神,也不禁有些头疼。

这个行业标准好是好,但却是长期效益,短期来看是要先损失一定的眼前利益的。

各地好不容易办起来工厂,有了稳定的财政收入,一个标准让他们不准干了,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

人们大会堂内。

随着丘领导等人的到来,人群稍稍安静了片刻。

但待他们上去后,众人又开始小声地议论起来。

“各位同志,我们先安静安静,会议马上开始了。”

“这次的会议,主要是讨论我们国家半导体行业标准的制定问题。”

“我知道,大家对于制定这个行业标准,有着许多的疑惑和顾虑,但是没关系,有问题就解决问题。”

“我们的共同目标,都是推动半导体行业的进步,从而促进就业,增加财政收入,让国家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幸福,这也是最根本的立足点……”

……

他的一番讲话,让大会堂里的代表们火气降下来不少。

不过再降,也不可能不提出意见。

待丘领导说完后,那个两广的研究所代表立刻站起来道:“领导,我们不是不想生产符合标准的半导体产品,实在是水平达不到啊。”

“不说别的,就说01型计算机需要生产的芯片,除了京都,没有一个地方能完全达到原图纸的要求。”

他坐下后,立刻又有人紧接着举手:

“没错,要是有生产出好机器的技术,我们也愿意去生产嘛。”

“这个行业标准一旦制定,我认为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费时费力地提高质量,卖出和现在同样的价格,吃力不讨好啊!”

“我看不是不能搞,但是可以慢一点搞,分地区搞,生产技术相对先进的,就用高标准,相对落后的,就用稍次些的标准嘛。”

……

一个个研究所代表、工厂代表依次发言,意见不一而足,有坚决反对的,也有争取转圜的。

但基本都是一个意思——现在不能搞。

台上的丘领导轻咳两声,让众人先安静下来,然后道:“大家不用吵,刚刚你们说的意见已经被收集起来了。”

“马上,我们半导体集团的总设计师‘河图’同志,会为大家做出解答。”

“我相信,在听完他的话后,同志们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

广播室。

当大会堂那边的讨论停止后,工作人员立刻示意李暮,准备开始发言。

早就准备好了的李暮坐直身躯,拿起话筒。

开口道:

“各位同志们好,我是半导体集团的总设计师‘河图’,我知道,大家对于制定半导体行业标准,有着很多的疑惑,也有着很多的顾虑。”

“下面我会为大家一一解答,首先,我想先说说,为什么要制定半导体行业标准,制定它又有怎样的意义和作用。”

“其实不只是半导体,其他行业,也需要行业标准,它是实施现代化生产的必要前提,也是标准化提高管理效率、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同时还能为整合内部资源、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创造有利条件……”

……

李暮的讲话比起以前要长许多许多。

为了解释清楚制定行业标准的必要性,他不仅阐述了理论,还举了很多例子还印证。

当然,这些还是说服不了所有人。

好处都是未来的,说不准的,但坏处却是一眼看得到的。

广播里的声音还在继续,但他们已经做好了等到结束,马上开始质疑的准备。

就在这时,他们忽然听到了这个‘河图’道: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它能够限制其他国家想要进入这个行业,提高我们潜在竞争者的门槛。”

“举个例子,我们生产出的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电话机接口,目前在世界上是属于首例独创。”

“后面即便有其他人想要研究,也只能按照这个标准来,我们的产品越多,标准定得也就更多,最后便会成为无法撼动的规则。”

听完这一段总结,原本还有些吵嚷的大会堂内立刻安静下来。

眼前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听到能够把他们的行业标准变成世界各国都要遵守的规则,还是有很多人不可避免的心动。

现在国内的科研领域虽然有所领先,但是很多研究,基本都是按照M帝和老大哥的来,什么时候有机会让M帝和老大哥按照他们的来了。

如果能成,在政治上的影响无疑是极为巨大的,同时也能大大地提升夏国的国际声誉。

但还是有人举手道:“可是我们也不能不考虑现实情况吧,不如按照刚刚酥州代表说的,分地区,分情况推行行业标准?”

他说完后,台下没有人再继续举手。

这其实已经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妥协了,真要继续搞一刀切,确实很难执行下去。

“统一的行业标准,这一点不可更改,不过因地制宜,暂时实行不同的标准,也不是不行。”

“根据出口国家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标准指定为高标准、超高标准、最高标准三种类型。”

“当然,这只是短期内的举措,最后还是要将标准严格统一起来。”

听到他这个‘河图’松了口,台下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毕竟对方是总设计师,要是真的铁了心要搞,他们也拦不住。这里是京都,在地方嚷嚷这告到上面还可以,但上面就在这里,又有几个人真能咬着牙去告。

能折中,就是好事。

于是,各地研究所和工厂的代表们,纷纷点头同意,道:

“就按照‘河图’同志说的做,我们坚决执行。”

“这个标准定得好啊,卖给东南边,他们肯定愿意要。”

“那可不是,最差的都是高标准。”

……

大会堂里原本焦灼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不少发现李暮玩的文字游戏,还不由发出一阵“嘿嘿嘿~”的笑声。

虽然东西是一样的,但说法不一样,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

丘领导见李暮一番发言,说服众人的同时,又合理地解决了所有人的诉求,不由暗暗点了点头。

他拿起话筒,道:“好,看来大家已经认可了‘河图’同志提出的观点,那么接下来,我们便来讨论讨论,怎么制定这个标准。”

……

半导体行业标准的制定,先从半导体芯片开始。

首先,自然是半导体制造的标准和规范,包括硅晶圆标准、清洗规范和片上工艺标准。

其次是半导体测试标准规范,包括线性度测试和可靠性测试。

最后是半导体应用上的标准和规范,包括射频性能标准和工业标准。

这是一个比较粗浅的框架,后面还需要进行细致的划分,涵盖整个行业的方方面面,需要花费的时间也十分巨大。

第一天的会议下来,让众人认可制定标准花了1小时,阐述框架用了2小时,答疑解惑又用了2小时。

散场后,制定半导体行业标准的这项任务,也才仅仅开了个头。

接下来,至少还要打上还几天的“硬仗”。

……

李暮在广播室内待了一天的时间,也累得不轻。

他虽然不露面,但房间里几个人时时刻刻眼睛都盯在他身上,恨不得伸手拿水杯都立马上前帮忙。

工作得确实是认真负责,但难免让他有点难受。

……

离开后,一天的时间已经过去。

到了晚饭的时间,李暮回到半导体研究所,直接先来到食堂干饭。

风卷残云地吃完后,他才满意地打着饱嗝前往实验室继续研究。

开完今天的会后,丘领导和郭默等人肯定有得忙,可以在所里多待一会儿。

先来到黄新华这里,看看CMOS图像传感器的研制进度。

刚刚走到门口,他便听到了里面传来的说话声,不过却不是关于研究的话题,而是闲聊声。

黄新华道:“这次上面突然重启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实在是让人意外啊!”

“意外是意外,不过这是好事,说明国家重视科技的发展。”王绶觉感叹道。

在两人的周围,还有不少专家和教授,也纷纷对此发表意见,道:

“谁说不是呢,这个奖项,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啊!”

“我看黄教授和王所长您,绝对能拿奖,一等奖不好说,二等奖是肯定的。”

……

就在李暮听得正认真的时候,一道声音从他背后传来:“李顾问。”

扭头一看,是黄坤和吴希两人。

实验室里的众人听见这声喊声,立刻投来目光。

黄新华笑着道:“可巧了,刚刚我们还在说一等奖和二等奖的评判标准是什么,谁有机会拿到。”

“我看大家都不用猜了,大家以你为标准,超不过你的,一等奖准没戏。”

“超过他?那我看这回这个一等奖,只有李暮能拿到了。”王绶觉在一边打趣道。

这话虽是戏说,但众人仔细想来,竟然十分合理。

要是把标准定为超过李暮,那估计全国都没有几个人能有机会拿到一等奖。

“黄教授,王所长,你们说笑了,上级怎么可能会这么做嘛!”李暮满脸哭笑不得。

他对这个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也十分好奇,也觉得自己应该能有获奖的机会,但应该至多只能混到个二等奖。

超算、磁流体推进器这些成果倒是有可能拿一等奖,但这种奖项,肯定要向全社会公开,不可能把这种国家机密研究放上去,先天就排除掉获得一等奖的可能了!

王教授和黄新华看出了李暮的心思,旋即玩笑着将这个话题一笔带过。

他们都清楚李暮的贡献很大,但就是因为太大了,反而不太好给奖项。

OM国家可以容忍一个“发明大王”,但绝对容忍不了一个将夏国科技硬生生往前推了数个台阶的国宝级科学家。

……

与此同时,老大哥,情报局。

KGB局长拿着一份秘密文件,嘴唇紧抿着,飞快走进分管科技发展的领导办公室,将从夏国境内传来的消息递了上去。

自从半导体上面吃了亏后,凡是从那边传来的消息,都会第一时间递到分管科技发展的领导这里,由其亲自指示。

看完上面的内容后,分管科技发展的领导沉默不语。

“制定行业标准,限制我们?痴人说梦!”

“就凭他们的科技发展水平,等我们拿到半导体的技术资料后,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超越他们。”

“去让国家科学院的人准备好,等资料一送到,立刻开展深入研发,让夏国人知道,我们才是他们的依仗!”

他并非盲目自信,只是对夏国的科学基础实力有清晰的认识。

纵然有一两个天才,能够推动某项科技的发展,让夏国获得暂时的领先,但最终还是会被国力更强的他们超越。

想到这里,分管科技发展的领导问道:“对了,推动夏国半导体迅猛发展的人究竟是谁,你们查出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