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你是不是忘了,自己快要结婚了?(1 / 1)

你是不是忘了,自己快要结婚了?

你是不是忘了,自己快要结婚了?

李暮微微颔首,继续道:“那您觉得,如果我采用V型双缸发动机设计出新型的摩托车,对部队会有帮助吗?”

“有啊,怎么没有,太有帮助了!”赵参军闻言先是愣了愣,然后兴奋道:“幸福250虽然耐用和动力强,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最要命的就是冬天启动困难,加上噪音极大,载重不足这几点。”

“但我相信你肯定能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

他看着李暮,眼中满是期待。

V型双缸对比单缸,还是他们自主研发的摩托车,进步得不是一点半点。

如果真的能成,对部队意义相当重大。

“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既然您赵大哥您觉得有用,那我就搞搞试试。”李暮微微一笑道。

他都差点忘了,后面可是有着摩托化步兵这一兵种的。

如果提前能搞出来,之后和阿三打的反击战,说不定连32天都不用,一周就打到他们连夜迁都。

有了一周就打到得里的目标,李暮一下午都在专心的设计摩托车的图纸。

民用的很简单,结实耐艹能拉东西,就能满足一大部分人的需要,再预留一个可以加挎斗的位置,能多坐一个人,更是方便不少。

至于军用,就得好好考虑一番了。

耐用和高抗干扰性是必须的,不然根本适应不了战场上恶劣的环境和条件。

还有就是体积要小、重量要轻、速度要快,外加必须支持搭载武器,和军用自行车只用来通讯不同,军用摩托车是要带人冲锋的,稳定性也很重要。

李暮还参考了一些在二战时比较出名的几款军用摩托,比如M帝的哈雷 WLA,大婴的诺顿 Big 4,三德子的宝马 R75等等。

车型自然是经典的边三轮,边车可以装机枪,配备四速变速箱,以便能够在各种地形上使用。

……

一直忙活到晚上11点左右,李暮的桌前堆积了一叠厚厚的稿纸,才将军用摩托车设计完成。

理论上说,这款军用摩托车的最大马力能达到30,适用各种不同的作战环境,最高时速能达到95km/h,而且边座可以拆卸,十分轻便,三个人就能抬着跑。

冷却系统则是采用水泵、水滤、散热水箱和风扇的组合。

水泵负责将冷却液循环至发动机的各部分,水虑用于过滤冷却液中的杂质堵塞,防止堵塞。

散热水箱和风扇,则用于加速散热过程。

这种设计复杂是复杂了一点,不过可以有效的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并且提高它的性能表现。

当然,在马力和最高时速这些数据上,不是没有继续优化的空间,但李暮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比如马力,V型双缸的极限是185马力,但高性能也意味着高造价,花那么多钱只是为了让它跑得更快,没太必要。

搞定了这些,一款民用,一款军用的摩托车便崭新出炉。

……

李暮从椅子上站起,大大地伸了个懒腰,一想到以后我军的战士能骑着他设计的摩托车痛击阿三,就忍不住想笑。

“设计好了。”在一旁看着李暮设计了一下午的赵参军见状,脸上露出振奋之色。

“好了。”李暮轻轻点头,“接下来就要看明天组装的发动机能不能成功了,如果能成,两款摩托车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得到他的确认,赵参军的脸上喜色更甚,甚至有股想要立刻拿着图纸跑去宏星钢铁厂的冲动。

好在理智还是让他冷静下来。

这时候他就是跑去了,厂里也没人不是。

“我,我可以先看看吗?”赵参军左右走了两步,实在按捺不住激动,问道。

李暮笑了笑,道:“当然可以,赵大哥你先看着,我先睡了,有什么不懂的你明天再问我好了。”

说完,他便直接躺在了床上。

赵参军见状也没有在意,立刻拿过设计图,先将台灯射向李暮那边的灯光挡住,然后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然而他并不知道,李暮其实根本没困,而是脑海里响起了“叮~”的一声信息提示音。

“李,我到大婴了!”

“飞机图片jpg.”

“自拍jpg.”

“恭喜你,开始新的征程了!”李暮送去祝福,由衷地感到高兴。

他确实很高兴,打开WIFI列表一看,随便拉一拉,他就看到了好几家带着研究所后缀的WIFI。

甚至他还看到了建桥大学原子物理实验室,搞得他激动得直接点了进去,不过看到动辄数百G的文件和只有一格的信号,他还是无奈选择了放弃。

“接我的人马上就到了,李,等我到了目的地再和你联系。”阿斯克高兴地回复。

李暮道:“行,我等你。”

阿斯克只会在这个地方学习交流15天,他必须选择最有价值的资料进行下载。

比如原子能物理实验室,香归香,却要第一个排除。

他现在研究应用物理,虽然也不是不能跨界一下,但有新兴的半导体不搞,去搞原子能,还“欻欻”地往外出成果,就非常扎眼了。

首先还是要先找半导体方面的资料,最后能直接把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的量产问题解决。

其次再是做出来后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各种东西。

最后,没有最后了,15天能下得了多少多洗,顶天130多个G,根本不够用。

李暮先给自己圈出一个范围,以免到时候挑花了眼。

……

大概过了一两个小时,阿斯克依旧没有回复。

李暮等着等着,终究还是挨不过困意,沉沉睡去。

第二天,他“腾~”地从床上弹起,眼中浮现出一抹懊恼。

一边后悔着,他一边打开聊天页面,准备及时弥补。

然而打开一看,聊天页面上却是阿斯克刚刚发来的信息:“李,大婴实在是太乱了吧,我刚出飞机场就被人抢了行李箱。”

“好不容易有好心人帮我追到,我又发现我迷路了。”

“我现在马上……”

……第三条消息并没有发完,李暮估摸着,可能是手机也被抢了。

“我昨晚不小心睡着了,你怎么样,没事了联系我。”李暮有点担心阿斯克的安危,回完消息后,想了想,打开WIFI列表。

WIFI绑定的事阿斯克,而不是手机,所以通过这个,基本能够确定他是否安全。

列表的第一个WIFI,赫然是大婴建桥郡建桥市安保大队资料库。

看到这,李暮暂时放下了一些心。

等了一会儿,没有看到阿斯克回复,他又翻了翻WIFI列表,结果仅仅只有几个图书馆的WIFI比较近。

想到下了也多半下载不完,他轻轻地叹了口气,便开始照常地洗漱锻炼。

……

锻炼完回来,见阿斯克还是没有发来消息,李暮也没有多等,很快前往半导体实验室。

就在他在楼下停自行车的功夫,王绶觉和黄新华笑眯眯地一起走了过来。

“王所长,黄教授,我昨天休息得很好,你们不用担心了。”李暮唯恐他们再让自己回去,连忙道。

他今天早上特地看过,虽然昨天睡得也少,但是闭着眼睛等的阿斯克,所以今天并没有黑眼圈。

黄新华笑道:“你知道休息就好,不过我们找你不是说这事儿的,是有一件喜事要告诉你。”

“喜事?”李暮看着两人的表情,隐隐有所猜测。

黄新华继续道:“对,我们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的量产工艺问题,基本已经全部解决,接下来只要攻克封装这个技术难点,就能实现最终的规模化量产了!”

“太好了!”李暮激动得用力挥了挥拳头。

他的那份半导体产业发展参考文献,没有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的量产,就只是一纸空谈,永远也实现不了。

想到这里,李暮当即道:“我申请立刻加入攻克封装技术小组!”

他一刻都等不及,想要将量产的问题解决。

“不行,你是不是忘了,自己快要结婚了啊?”黄新华摇了摇头,浩笑道。

李暮嘴唇嚅动了一下,算了算日子,好像确实只有不到两周的时间了。

“你就继续指导就行了,速度也不会太慢。”

“你马上要结婚,总不能到了当天结婚,晚上就回来做研究吧。”

“就是你答应,我们也不能答应,让王娅怎么想?就算王娅支持你,她家里人呢?”

说到最后,似乎是真怕李暮这么干,他的语气十分严肃。

“您说得确实有道理。”李暮点点头,不过又道:“但我有信心在我结婚之前完成封装技术的攻克。”

王绶觉和黄新华对视一眼,然后道:“我们是愿意相信你的能力的,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到时候要是还没有完成,怎么办?”

李暮沉迷科研的劲头他们是见到过很多次的,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雷打不动。

闻言,李暮道:

“王所长,黄教授,你们放心吧,如果我没能成功,我也会暂时放下研究,结完婚再说。”

“结婚毕竟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事,我不会在这件事上出错的。”

“而且,如果能赶在婚期之前,完成研究,也是一件喜上加喜的好事不是?”

……

分布式投影光刻机量产封装技术研制组。

众人忙碌地进行着实验。

封装技术,是一种将集成电路用绝缘的塑料或陶瓷材料打包的技术。

目前国内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封装技术,采用的主要是双列直插式封装。

两排引脚,插入双列直插式粉状结构的芯片插座,配套的电路板需要进行穿孔工艺,一般最大的引脚数为64枚。

这种封装方式,体积较大,天线效应较强,且自动贴装对准能力差,显然没有办法满足分布式投影光刻机量产的需要。

李暮思考许久后,找到黄新华,道:“黄教授,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再继续对双列直插式的封装技术进行升级,而应该寻找新的封装技术。”

“哦,新的封装技术?你先等等。”黄新华眼前一亮,立刻叫停了所有的实验,然后将众人喊过来。

“好了,继续说吧。”他继续道。

“我认为,无需插入引脚的专孔,只需将集成电路放置在印制电路板的一面,并在同一面进行焊接,也能完成封装。”

“这种方式,减少了印制电路板设计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了其本身的尺寸大小。”

“最关键的是,这种方法焊上去的芯片,不用专用工具,很难拆卸,具有不错的安全性,我把它叫做表面贴装技术。”

“还有就是我想尝试一下多芯片封装技术,在同一个封装体内,放入多个芯片,实现多个芯片的协同工作……”

……

待他说完后,众人微微沉默了一会儿,消化着他所说的内容。

这两项技术,在80年代后出现,直到李暮所在的时间点,依旧没有过时,如果解决,以后基本都不会再在封装技术上有多少难关。

良久,一众教授尚在沉思,黄新华已经抬起了头,笑道:“你这两个开发思路好啊,表面贴装,对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自动化生产的实现都有重要意义。”

“不止呢,我刚刚仔细算了算,在成本、材料、能源和时间等方面,都能节省出不少!”有研究员跟着道。

其他的专家和教授们,也纷纷开口夸赞。

虽然目前仅仅只是一个探索思路,甚至还没有经历过一次实验验证,但长久以来对于李暮的信任,让他们心中都觉得这两个技术多半能实现。

李暮听着众人的夸赞,摆了摆手,无奈道:“黄教授,还有各位专家、教授,我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还没有实现呢。”

“可有你的想法,我觉得我们已经离成功不远了!”一个教授笑着开口,引起众人的一阵轻松大笑。

待众人笑过之后,黄新华当即道:

“好了,既然有了方向,我们马上便开始实验看看怎么实现吧。”

“争取在他结婚之前,攻克新的封装技术。”

“到时候双喜临门,喜宴和庆功宴,都在咱们半导体研究所摆!”

“好!”众人闻言,也逐渐收起脸上的笑容,立刻投身到实验当中去。

不过黄新华说完之后,却又偷偷摸摸地找到了李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