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船新版金手指!(1 / 1)

船新版金手指!

船新版金手指!

大量的WIFI名称,全是田那西州的各个研究所资料馆和大学图书馆,看得李暮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他当然不陌生,二战结束之前还叫做克林吨实验室,也是“小男孩”“胖子”的诞生地。

无论是在后世还在现在,它都是M帝能源部所属的最大科学和能源研究所。

“连不连接呢?”看着WIFI列表,李暮的脸上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又坚定下来。

万一聊天页面是积攒一次能量,只能连接一次,那这次不连接,下次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意念选择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打开!

聊天页面浮现出文字和加载页面:

“连接中……”

“连接成功。”

没过多久,就提示李暮成功连接。

紧接着,聊天页面跳转到一个目录:中子计算、能源、高性能计算、复杂生物系统、先进材料和国家安全……

随便点开先进材料和国家安全的标题,立马又跳转出另一个目录:微波波段同时具有负介电常数和负磁导率的超材料研究。

透波率可控人工复合蒙皮材料研究。

石墨烯与轻质高强材料复合,获得高性能轻型装甲系统的研究。

……

看着目录上的东西,李暮的目光满是呆滞。

他怎么好像,黑进了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资料馆?

“不管了,得赶紧下下来!”李暮觉得自己现在就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看得是目不暇接晕头转向。

这么多的资料,他以后完全可以不用再依靠阿斯克,自给自足。

而且这可是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资料库,无论是资料的水平还是详细程度,绝对远超网上东拼西凑的信息。

深吸一口气,李暮先冷静了一下,然后在聊天页面上面的分类选项里找到按时间分类,然后选择60-70年间的材料目录。

开头的第一个就是高性能PAN基碳纤维的开发。

碳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高耐化学性和耐热性以及低热膨胀性的特点,在早期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

10年代之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逐渐向工业领域眼神,如风能、汽车、铁路运输和民用基础设施之类的建设。

这种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先下这个!”李暮点击进去,然后赶紧开始下载。

屏幕上放的信息栏出现一个下载的小图标,以100KB/s的速度开始下载。

见状,他眉头微皱:“信号不是满格吗,怎么这么慢!”

碳纤维的资料有10G之多,按照100KB/s的速度,至少要24小时才能下完。

这个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算了,有总比没有好。”李暮很快恢复乐观的心态,至少不是1G网,10KB的速度能把人气死。

继续查看资料。

看着看着,他忽然想到:“中子计算和高性能计算,不知道有没有存储设备技术的资料?”

“如果有的话,就不用再去找阿斯克帮忙了。”

“而且这几个东西按照网上查的资料可不容易做。”

磁带存储器之后的磁盘存储器,比如HDD(硬盘驱动器)、FDD(软盘驱动器)和SSD(固态硬盘)之类的存储器,李暮想做已经没有那么容易。

那些前期技术的积累,不是光靠他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但在橡树岭的资料馆,说不定能找到详细的资料。

“果然有记录!”没过多久,李暮就找到了存储器技术的目录,欣喜地直接点击下载。

之后他又下载了高温合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耐酸碱材料等诸多特种材料的资料。

总计100多个G大小的文件,以100KB/s的下载速度艰难地向前推进。

就在李暮边下边看,不亦乐乎的时候。

脑海里再次响起了“叮~”的信息提示音。

阿斯克:“李,不好意思,刚刚我的手机好像突然出现了问题,现在电量耗尽打不开了。”

“唉,早知道就不换水果手机了,打游戏没有夏为好用不说,还突然有问题,害得我们又不能一起打游戏了。”

看到消息,李暮才想起来,竟然把阿斯克给忘了。

他想了想,道:“没事,这次不行还有下次嘛,总会有机会的。”

“我们就简单的聊聊天就好了。”

“对了,我还忘记问了,你怎么会突然出差的?”

“以你社恐性格,难道没有拒绝吗?”

“我当然拒绝了!”阿斯克忿忿不平地回复,他在研究所待得好好的,还和好不容易认识的女生打得火热,当然不想离开。

但不幸的是,他趁着午休时间跑出去和女生约会,被研究所大佬撞了个正着,于是便摊上了这个苦差事。

听着阿斯克的解释,李暮隐隐察觉不对。

说是惩罚,但这个研究所大佬的行为,怎么有点支开阿斯克的意思?李暮心中隐隐猜测,会不会是阿斯克所在的研究所也发现了他那个女人的不对?

他继续问道:“就只是出差,这算什么苦差事?”

闻言,阿斯克回复道:“你是不知道,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这帮老教授又多难缠。”

“只不过是想借用一下他们的设备,他们就敢开出三千万M刀的天价!”

“今天我已经给他们放话了,能用就用,不能用就算了,大不了我们研究所去和泥虹合作。”

听到价格,李暮不由暗暗咂舌。

三千万M刀,都快赶上夏国现在M刀外汇储备的一半了。

“等等!”被天价吸引了注意力的李暮忽然反应过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这不是我WIFI信号现在连的地方吗?”

想到这里,李暮急忙问道:“阿斯克,伱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出差,田那西州?”

“是啊,李,你知道这个地方?”阿斯克好奇地回复。

M帝50个州,除了比较知名的那几个,如华生蹲州、加里弗力亚州和费列罗达州这些,一般很少有他国人能清楚地记得。

“当然知道,我刷手机的时候看到过,他的前身是克林吨实验室,造小男孩和胖子那个。”李暮随手回复了一句。

这个借口没有引起阿斯克的怀疑,毕竟夏国和小日子之间的国仇很多国家都清楚。

他回复道:“唉,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现在想跑了。”

看着这条消息,李暮的大脑飞速转动。

他的WIFI列表里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到其他大学图书馆、实验室,好像基本都是在田那西州之内。

往下翻了一下列表,还能发现WIFI信号在不断地减弱。

“难道WIFI信号的出现不是偶然,是阿斯克手机出了问题,才意外接通了信号?”李暮暗暗想道。

不过也有可能和手机没有关系,毕竟阿斯克无论用什么都能和他跨时空交流。

如果是前者还好,他可以不停地通过打电话,霍霍阿斯克的手机,让WIFI信号遍布世界。到时候各国的顶级资料库都任他浏览,也不用再时时担心阿斯克那边怀疑。

但如果是后者……

那现在绝不能让阿斯克走!WIFI信号强度,直接和下载速度挂钩,他这100多G的资料,不花个两天多的功夫,根本下不完。

难得的机会,绝不能错过。

念及此处,李暮连忙道:

“阿斯克,你怎么能这么轻易就放弃呢?”

“你们领导把这个工作交给你,是表明他充分地信任你!”

“你想想,要是这次能把活漂漂亮亮地完成,等到后面你再想出实验室和姑娘约会,不就容易多了吗?”

他的话让阿斯克陷入短暂的沉默。

他觉得李暮说得挺有道理的,想到自己被撞见偷溜出去的时候,所长青黑的脸,他这会儿腿肚子都有点打颤。

阿斯克道:“可是李,要多大的功劳才能做到那样啊?”

“现在所长对我的印象恐怕不太好,简单的折扣恐怕不行。”

“而且最关键的事,我对谈判技巧一窍不通,恐怕应付不了橡树岭的人。”

“这个你就放心吧,交给我就好。”看到他的回复,李暮自信一笑。

随后,他便将心理学上的各种技巧,都传授给阿斯克。

……

第二天。

李奶奶起来的时候,看到李暮的房门还关着,眼里露出担忧之色之色。

要知道李暮的作息相当规律,以前不管睡得多晚,第二天都会在6点起床开始锻炼。

这还是她第一次见自家大孙子睡过头。

但李奶奶不知道的是,昨晚李暮和阿斯克聊到深夜,一边教学,一边就像是进了米仓的老鼠一样,这边也想吃一点,那边也想吃一点,看资料看得不亦乐乎。

尤其是关于分布式光刻机的详细设计和技术问题,基本都在昨天晚上得到了解决。

不出意外的话,分布式光刻机很快就能成功面世!……

李暮多睡了半个小时才起床。

昨晚看得东西太多,脑子一直保持高速运转,让他现在腹中饥饿无比,打完拳,随口塞了点早餐,和李奶奶说了一声便骑着自行车前往学校。

家里的那点东西肯定补充不了他的消耗,只有大锅饭的饭堂,才能解决他饥肠辘辘的肚子。

……

一顿暴风吸入吃完十几个大馒头,再加上6碗白粥,李暮才长松一口气,舒坦地打了个饱嗝。

看了看下载的进度条,只下了3G多。

有点离谱。

“以这个速度,目前的资料下完肯定没问题,不过后面我要好好考虑考虑,该下些什么东西。”李暮暗暗叹气。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资料馆所存储的资料难以计数,凭借他100KB/s的速度,想要全部下完这辈子都不可能。

他必须挑选那些紧要的,目前能实现的技术资料下载。

好在以阿斯克的谈判水平,一个月应该解决不了问题,他还有充足的时间。

……

来到半导体研究所。

李暮走进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研制组的实验室,便看见黄新华在实验台前拿着一份数据凝神思考。

“黄教授。”他喊了一声。

闻言,黄新华回过头,脸上露出笑意:“来了,过来先看看这这些实验报告吧。”

“准分子激光器的技术太过前沿,我们到现在都没有什么思路。”

“只是一个大方向,想要做出来,恐怕要花上不少的时间,这样一来,分布式投影光刻机要研制成功只怕会拖的更久。”

说到最后,他长长地叹了口气,眉间浮现浓浓的忧色。

光刻机突破不了,集成度提升就遥遥无期。

01型计算机即将投产,更加重了他心中的紧迫感。

国家的计划他能理解支持,但同时他也想尽自己的力量尽快研制出分布式投影光刻机,减少这其间的损失。

李暮想了想,从随身的挎包里掏出来昨晚熬夜写出来的方案,道:

“黄教授您别着急,我最近跟着做研究,又做了大量的理论推导,写了一份方案,您先过过目,看能不能成。”

黄新华看向稿纸。

稿纸的第一页,用钢笔清晰有力地写着标题:准分子激光器设计方案及技术难点分析。

看到标题的一瞬间,黄新华的呼吸忍不住加重了几分。

他忍不住直接拿起稿纸,却发现稿纸是两份。

下面还有一份单独分开的,更厚的稿纸,标题是: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的设计方案及技术难点分析。

取名朴实无华,却让黄新华欣喜不已,道:“你把准分子激光器和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的问题都解决了?”

“不能说完全解决,只是理论方案,还有待实验验证。”李暮道。

这并不是谦虚,很多地方的技术理论没有问题,但具体能不能实现,还真不好说。

只是黄新华显然并不相信他说的话,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太好了,太好了!”

“你先去会议室,我这就去通知王所长!”

“还有你们也去,多跟李暮请教请教,!”

和几个研究说说完后,他便急匆匆地带着两份方案离去。

……

李暮摇头笑了笑,也没有在意,准备前往会议室。

就在这时,他眼睛的余光忽然在实验室里看到了两个熟人。

“刘泽师兄、王洋师兄,走这么快做什么,一起去嘛。”李暮开口笑道。

他的话让实验室里的几个研究员都愣了愣,看向瑟缩在角落里面的两人,有些吃惊。

这两个刚刚来所里的实习研究员,竟然是李暮的师兄?

“李暮,你就别打趣我们了,我们好不容易才得到机会进的半导体研究所,可比不上你。”刘泽和王洋见竭力躲避还是被发现,索性走了上来道。

两人之前虽然都是黄新华的研究生,但是水平只能说一般,想进半导体研究所其实还是有不小的难度的。

但黄新华担任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的研究组长后,地位水涨船高。

加上新成立的准分子激光器那边缺些人手,吴有望便主动卖了个面子,将两人招了进来,做实习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