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洞察世事(1 / 1)

天佑十年。

高楷率领两千精兵,从金城出发,昼夜兼程,赶往广武。

这一日,斜阳西坠,余晖染透四野。

大军来至赤岸,此地两面环山,一面临河,呈现奇特的“几”字形,山凹处是一片草地,极为广阔。

一校尉建言道:“主上,此地水草丰美,视野开阔,当为安营扎寨的好地方。”

“不如在此休憩一晚,待明日再行赶路。”

高楷停驻骏马,四下环顾,不觉点头道:“你所言不错,传令下去,安置行营,生火造饭,好生安歇一夜。”

校尉欣喜道:“遵令!”

这赤岸是金城往北至广武的必经之路,昔日太平时节,不少商贾往来,驼铃声络绎不绝,更有道士和尚奔走,途经此地,留下不少露宿的痕迹。

高楷走在营帐之间,交代一众巡夜兵卒,不可掉以轻心。

待暮色四合,玉兔东升,丝丝月华漏过稀薄云雾,在天地之间挥洒。

高楷来至大河边,远望两侧朦胧山川,星光点点,俯瞰脚下湍急河水,波光粼粼。

此情此景,可谓“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不知不觉,他竟沉醉于美景之中,思绪飘飞,再不想这千秋大业,直欲飞升成仙。

“不对劲!”高楷猛然一惊,“良辰美景,最易移人性情,更令人松懈,放下防备,一旦失去警觉,恐怕大祸将至。”

他摇了摇头,散去安逸之思,凝神往左右山林望去,却是大吃一惊。

只见那山林之中,一道道清光如水,伴随月华流动,影影绰绰,若不仔细探查,极易忽略。

清光之中,更有一丝一缕青、白之气涌动,隐隐汇聚成一团,居高临下,俯视这赤岸上连绵大营。

“这是……法术神通?”高楷面色一凛,山林之中必有修行之人窥视,施展法术遮蔽身形,不令他察觉。

至于这青、白之气,怕是敌军设伏,意欲在这必经之地上,给他雷霆一击。

这清凉月色,原本令人心旷神怡,此时在他眼中,却似有群狼环伺,欲择人而噬。

“传令,全军弃营帐,退避至河岸,静观其变。”高楷沉声喝道。

“小心行事,勿要闹出动静。”

校尉面露疑惑:“主上,这是为何?”

高楷低声道:“我料这赤岸两侧山林,有敌军埋伏,其等人多势众,留在此地,必然死路一条。”

“唯有这大河,万不得已之时,可供我等逃生。”

“你速去唤醒士卒,遵令行事。一应粮草辎重,暂且丢下,保存性命要紧。”

校尉悚然一惊,悄然环顾四周,只觉一股冷风迎面而来,激得全身一个颤抖,急忙道。

“是,卑职这就去。”

夜色越发深沉,不知何处飘来的乌云,将月亮遮蔽,唯有几颗星子,放出微弱的光芒。

旷野之上,风声越发急促,夹杂着数万之众的喘息,一点一滴,如雨水汇入江河,虽有万点波光,却寂然无声。

“好一个夜黑风高杀人夜。”高楷深沉一笑,“这般处心积虑,想要致我于死地。”

“就让我看看,你是何方神圣。”

他领着一众兵卒,隐在河岸水草丛中,手中捏着一支长竿,预备大事不妙时,跳河逃生。

校尉额头渗出冷汗,忍不住道:“主上,这设伏之人行事如此隐秘,莫不是有高人相助?”

高楷看他一眼,颔首道:“正有高人,于暗中窥视,否则,这赤岸视野开阔,山林并不茂密,我等怎会毫无察觉。”

校尉恨声道:“这些修行之人,倚仗法术神通,胆大妄为,甚是可恶!”

高楷笑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伟力归于自身,若有何求,自然凭借手中之剑去取,人之常情。”

校尉感叹道:“主上洞察世事。”

……

此刻,山林之中,皇甫贯同样感叹:“道长这一手隐身之术,当真神鬼莫测,竟毫无烟火之气,不负名门大派风采。”

“皇甫刺史谬赞。”李观主矜持一笑:“贫道这雕虫小技,不过障眼之法,遮人眼目罢了,登不得大雅之堂。”

皇甫贯摇头道:“道长太过谦逊。”

他心中暗自蹙眉,区区一个观主,便有这等高深法术。这背后的崆峒派,怕是卧虎藏龙,高人无数。

只是,这一道门大派,却隐隐扶持渭州李家,暗蓄异心,与朝廷作对。

“若能匡扶社稷,辅佐陛下扫平不臣,我必当上书,整肃修行门派,重归朝廷治下。”皇甫贯暗下决心。

李观主抚须沉思片刻,忽然开口道:“我观那高楷大营之中,兵马齐喑,万籁俱寂,想必已陷入熟睡,防备松懈。”

“时机已至,皇甫刺史,可以施行下一计了。”

皇甫贯微微颔首:“传我军令,速速点燃薪柴,鼓动火势。”

“遵令!”

一个个兵卒手持火把,引燃干柴枯枝。

李观主见状,双手掐诀,口中念念有词,一挥手,便有狂风舞动,径直吹向前方大营。

这时节,正是天干物燥,天雷勾动地火之时。

便是星星之火,也可燎原,何况这蓄意为之,风助火势,越发熊熊燃烧,席卷整片赤岸,逼近高楷大营。

皇甫贯忽然拧眉:“道长,这赤岸南麓,有一大河环绕,若这高楷率众跃入河中,我等掀起大火岂不是白费了?”

李观主仰天大笑:“皇甫刺史多虑了,贫道既然设下这火攻之计,怎会忽略此河?”

“水可灭火,那是水盛火衰之故,我这火可非凡火,这河水奈何不得,便是跳入水中,也逃不脱大火烧身。”

“哦?”皇甫贯好奇道,“这是何火,这般神妙?”

李观主得意一笑:“此火中蕴含一丝三昧真火,无物不焚,端是霸道,为贫道师门所赐。”

“皇甫刺史稍安勿躁,坐看那高楷烧成灰烬便是。”

皇甫贯只觉不寒而栗,这等杀伐之物,竟可施加于人间征战,莫非天下竟无一人约束不成?

大周江山,已是风雨飘摇,再有这些能人异士,推波助澜,恐怕重整山河之日,遥遥无期了。

一时间,皇甫贯眼眸中掠过深深的忌惮,更有一丝丝杀意,潜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