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侄子哪有亲儿子重要(1 / 1)

事实证明,想要说服一个人,最好的法子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结果。

有这么一朵栩栩如生且不会凋谢的芍药花在前,陆丰收没有半点犹豫就同意了陆启霖的提议。

当然,夫妻俩还是盘问了陆麒麟一波,为何他会做这样的花,并且用了啥材料。

陆启霖还是那老一套说辞,不过因为应付过陆启文,这一次他说的绘声绘色,说的连自己都信了。

陆丰收夫妻深信不疑。

甚至上半夜都没睡,互相挨着,捏着那只支花簪嘀嘀咕咕说个没完,全是赞叹以及对售卖的信心。

陆启霖本也想加入,奈何这俱孩子的身体不争气,没参与一会就陷入梦乡。

陈氏给他盖了被子,满脸都是慈爱,对陆丰收道,“都说龙生龙凤生凤,小六不愧是二弟妹的孩子,生来就聪明。”

陆丰收脑中浮现了一个模模糊糊的身影,也道,“二弟妹当年......的确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会的也多,教你的绣法,到现在咱们家都还受益,就是命苦了些。”

二弟妹李氏五岁就被亲家卖给了城里大户当丫头,眼看着年纪大了能被放出来了,却在守夜时不慎被炭火烫了脸,毁了半张脸。

主家良善给放归家,却又被父母嫌弃,差点许给隔壁村的跛子,后来二弟跟娘说不嫌弃她,一心想娶,这才迎进了陆家。

奈何没过几年好日子,偏偏生小六时候难产......

后面一系列的事,夫妻两个不想再回忆,陈氏便道,“当年,我说二弟妹看起来就不像是农家出生的,她说是因为从小跟着主家小姐读书认字,还给大郎启蒙。”

“可惜大郎病了,不然,我还想送小六去学堂。”

陆丰收安慰道,“小六年纪还小,等大郎身体好些,先在家教几个字,慢慢来,若是......我去跟爹提。”

他紧紧握着手里的花簪。

陈氏依着他,“好。”

......

翌日一早,陆家人照例去田里收稻谷。

陆启霖则又去了陆启文的房间,继续做仙织花。

“小六,怎么给取了这个名字?”陆启文好奇问道。

当然是想沾点节日气氛好卖上价。

陆启霖手里捏着花瓣,头也不抬,“本来就叫这个,我不会取名。”

陆启文一怔,“原来就叫这个啊,倒也好听好记。”

他想,要不是亲眼见小六是用通脱木的芯做的,他光听名字还以为是什么布料绸缎做的。

见小六一双小手忙忙碌碌的,陆启文便道,“小六,你把做完的花儿放我边上,大哥帮你上色。”

陆启霖回头看了他一眼,喝了几天药,陆启文的身体似乎好了些,右手不能动,左手还是很灵活的。

“好。”他将做好的花放在陆启文身边,又将颜料放在一侧,“大哥,你要是累了就放下。”

陆启文画的花鸟很是不俗,调的颜色也好,给他找点事情做也好,省得太闲胡思乱想。

更何况,距离七夕只有十来天,得多做点花儿才好。

人手有些不够。

陈氏熬了一碗骨头汤,端去给儿子。

张氏和王氏正在堂屋做针线。

见此,张氏便道,“三嫂,你看看大嫂,整天啥也不干,就知道给大郎熬药熬汤,这钱跟流水似的花。”

王氏却是摇摇头,“四弟妹,你别这么说,大嫂都是忙完了家里的事再给大郎熬药的,今早猪圈的猪还是她给喂的。”

喂猪这活一直是郑氏的。

因着农忙,郑氏一下地,喂猪的伙计就得三妯娌干轮着干,但每次都是陈氏主动喂了。

张氏不以为意,“那她不是想在娘跟前卖弄勤快嘛,再说,小二那么大力气,割点猪草就是顺手的事,又不用大嫂费多少力气。”

又扫了王氏一眼,道,“还是大嫂有福气啊,生了大郎和小二,手里还捏着小六,咱们全家就属她儿子多,后半辈子享福咯。”

王氏闻言,面露羡慕,“是啊,大嫂有福气,大哥对她好,儿子们也孝顺。”

哪里像自己,生梅花和水仙的时候伤了身子,一个月里有半个月,下面都淋漓不尽,看了好些个大夫,吃了那么多的药一点用的都没有。

她这辈子,约莫是没有生儿子的命了。

见王氏垂头伤怀,张氏勾了勾唇角,眼底闪过一丝嘲弄。

啧啧,没生儿子的女人真可怜。

“哎,三嫂,你也别太伤心,生儿生女都是看命的。”

这一句,直接让王氏眼睛都红了。

张氏见说的差不多了,忽然话头一转,“三嫂,咱们都是一家人,我和老四也为你和三哥发愁着,可惜我们只有启阳一个男娃,但凡多一个,定过继给三哥当儿子。”

“四弟妹,多谢你,都怪我这肚子不争气......”王氏用手掩面,“我这辈子估计就这样了,就是可怜了梅花和水仙,也跟着被指指点点。”

张氏歪了歪嘴角,“三嫂,大哥家这么多男娃,其实......”

话音未落,王氏头已经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别了,当年你三哥跟大哥提过,他们不肯的,再说,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哪里舍得?”

张氏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要不是想分家,她半点也不想跟王氏这个蠢货继续说下去。

张氏深吸一口气,再接再厉,“小六不是大嫂亲生的,二嫂难产死了,二哥去当兵,这么多年都没消息,约莫早没了。小六没爹没娘,要是到了三房,重新有爹娘有姐妹,多好啊。”

“小六?”王氏面色愣怔。

老四媳妇的意思,她能过继小六?

这......

想到现在的小六,王氏心头一动。

张氏又轻笑一声,“眼看着梅花和水仙也大了,以后要是出嫁,有个亲兄弟送嫁多好?堂哥堂弟再多,那也是隔一层,你说是吧?三嫂。”

王氏抬起头,迟疑道,“可是大哥大嫂那么疼小六,怎么会同意?”

张氏:“侄子哪有亲儿子重要?大哥大嫂以后都要为大郎发愁,哪有功夫继续疼爱小六?”

“等收完了早稻,三哥约莫就要跟爹提,三嫂到时候可要与三哥夫妻同心才是。”

张氏说完就回了房,独留王氏一人呆坐在座位上,紧紧捏着手里的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