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历朝的老四到底有多强35(1 / 1)

“汉唐的璀璨,西方人更多的是听说过,向往之……”她继续道,“秦汉朝的一统六国,威震四方会让他们啧啧称奇,感慨羡慕……”

“元朝上帝之鞭的威名更是让他们将对其恐惧之意刻在了基因里……”

“而明朝的永乐时期,却是他们的记忆里,实实在在跟他们交锋过,接触过的真实存在……”罗玉华笑道,“鼎盛时期明朝Gdp的占蓝星Gdp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五。无论疆域,文化,科技,军事都站在蓝星第一的位置的。”

“由朱棣完善的那个文官制度,在后期逐渐形成了内阁制度。”罗玉华继续道,“现在的我们当然知道这其中到底有多少弊端……”

“但大家应该也知道,很多西边大村里,内阁制度被他们借鉴效仿去了后,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还在用。”

“换句有些不要脸的说法来说啊,也就是我们华夏六七百年前用的,如今看来已经极其落后的制度,对他们而言,却是极其先进的……”

“所以……”她总结道,“如果我们单从华夏的历史来看,也许大家眼里的永乐大帝,可能比不得秦皇汉武,唐宗明祖……”

“但是你从蓝星的角度来看呢?”她微笑着反问道,“别的不说了,如果朱棣这样的大帝是生在咱们隔壁的白象国……”

“那白象国还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吗……”

“这玩意,或许我们可以从隔壁的越猴村文坛扛鼎大作《平吴大诰》里面找到一点答案……”罗玉华捂嘴笑了。

“朱小四确实争气啊,瞧瞧这大诰,虽然写得是洋洋洒洒,看起来很是提气,但字里行间的畏惧却不自觉的流露出来……”始皇帝对她提到的《平吴大诰》很感兴趣,便忍不住要了一份,看完后又递给了刘邦……

“这个宣德也是大明的皇帝吧,那个什么越猴国叫他狡童,这得是多恨啊……”

“宣德就是朱棣身边的孙儿哦……”罗玉华轻声提醒道。

“哈哈哈……”刘邦秒懂她的意思,立马哈哈哈大笑起来。

“好了好了,朱家老四的故事说到这里,也该差不多了,因为是距我们21世纪的最后一位与世界主动接轨联动的汉人大帝,朱棣的许多举措,给我们后世儿孙带来很多【师出有名】……”罗玉华笑道。

“你比如之前提到的郑和岛,你比如说世界各地出现的华夏文明……”她叹道,“还有大家一直猜测的《永乐大典》遗失后,西边突然的崛起……”

“因为和蓝星其他村实现了全面接轨,所以影响力大也是正常的,这不代表我们的其他帝王就比不了永乐大帝啊……”

“明朝过后自然也就到了清朝了……”罗玉华继续道,“说起来也有意思,清朝和明朝某些地方,还是很像的……”

“你比如说,我们之前说到过的,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朱棣的靖难之役,雍正的九子夺嫡,号称华夏史上,三大最艰难的登基之路……”

“玄武门之变属于政变……”她继续道,“虽然波及小,速度快,但也绝对是九死一生的局面……”

“朱棣的靖难之役属于造反,那绝对是逆天改命,属实的老天庇佑……”

“而雍正的九子夺嫡则属于争宠,雍亲王一个一穷二白,要啥没啥的皇子最后登上皇位,看似安全,但暗地里的血雨腥风,却也是听听都会汗毛直立的……”

“说实话,这三位的登基之路,如果论起来,一定是华夏历史上最地狱的三大副本……”

“最强政变,最强武斗,最强文斗……”徐爱也咂舌道,“前两个毫无容错率,一旦走错一步,那就是当场格杀……”

“最后一个容错率高一点,但结局却完全是要看天子的心情,如果当时的康熙稍微脑子晕了一下,那雍正的结局,只怕也不会太好……”

“但是很幸运的是,三大地狱副本里杀出来的帝王,都是他们所属的王朝里,口碑名声,治国能力数一数二的帝王……”罗玉华赞成的点点头,然后笑道。

“而这位雍亲王,爱新觉罗胤禛呢,也是康熙帝是第四子,一个只做了不到十三年的皇帝,却朱批了四万多件奏折的勤政帝王。”

“胤禛……”刘邦念叨了一句,然后看了一眼身边的始皇帝道,“跟政哥您的名字有点像啊!”

“做法也有点像,都喜欢批奏折……”他低声吐槽道。

始皇帝却懒得理他,只催促着罗玉华继续往下说。

“公元1678年十月,乌雅氏为康熙生下了他的第四个儿子,康熙帝抱着刚出生的大胖儿子,心里非常高兴,并给他赐名胤禛。”

“这胤禛如果真论起来,其实应该算是康熙帝的第十个儿子。”罗玉华继续道,“但是此前他的一些儿子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

“按照规矩,这些孩子是没有办法排辈的。”

“而之前康熙活下来的儿子,只有三个,胤禛论排名就成了第四子,是宫里的四阿哥。”

“因为胤禛的母亲乌雅氏,并没有什么显赫的背景,在之前也只是个普通的宫人。”他叹息道,“而她生下皇子后,在后宫的地位也没有明显提升。”

“按照当时的规矩,乌雅氏是没有抚养皇子的资格的。所以四阿哥胤禛出生不久后,就被送给皇贵妃佟佳氏那里抚养。”

“因为康熙帝非常重视对皇子们的教育工作,所以胤禛六岁的时候,就开始进入上书房读书,学习满、汉、蒙古文,学习骑射……”

“而康熙每年到皇家园林打猎,也都会带上大阿哥、三阿哥和胤禛。就这样胤禛开始有机会参与实践锻炼,他就这样慢慢地长大了。”

“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什么二阿哥胤礽没有一起啊?”她笑着说道,“那当然是因为胤礽在两岁时就已经被立为皇太子了,自然和其他皇子不一样了。”

“而四阿哥胤禛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很清楚自己只是个普通的皇子,一没有背景,而没有支持,所以最初的时候,他也和朱棣一样,对皇位没有半点非分之想,反倒是一直追随在太子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