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皇太极,为情所困的大清雄主3(1 / 1)

罗玉华点了点头,然后继续道:“努尔哈赤与孟古哲哲的感情很好,而孟古哲哲也是那种贤良的性子,从来不干预政事。”

她给努尔哈赤生下的皇太面相很好,眉清目秀,行动稳健,举止端庄,还聪明伶俐,耳目所经,一听不忘,一见即识。”

“皇太极特别喜欢读书学习,在努尔哈赤的诸将中惟有他识字。所以当父亲和兄长年累月忙于出征作战时,七岁的他已经开始主持家政了。”

“不得不说天赋型选手就是天赋型选手,小小年纪的皇太极不但能把家里日常事务、钱财收支等管理得井井有条。还不需要父亲操心指示。”

“如此能干出色的儿子,如何能不叫当爹的爱如【心肝】呢?”

“然而,母亲的离世,使得皇太极不得不迅速成长起来……”罗玉华叹息道,“十二岁的皇太极自此开启了与父兄一起征战沙场的日子……”

“满族和他们的祖辈女真人一样,都是以尚武着称的,皇太极自然也要学习本民族的传统风俗,从小就参加打猎,步射骑射,都非常优秀。”

“和朱棣一样,皇太极也很像自己的父亲,他吃苦耐劳,体格健壮。”她继续道,“相传沈阳实胜寺曾藏有他用过的一张弓,那弓矢长四尺有余,一般人根本不敢问津,但皇太极当年却可以运用自如。”

“在当上皇帝后,皇太极也还是会怀念小时候的经历,【太祖时,我们一听说第二天要外出打猎,便要先进行调鹰蹴球,作好准备。如到时不让我们去,那就是哭着也要请求前往。】”

“【以前无论老少,竞相奋进,皆以行兵出猎为大喜事。那时仆从很少,大家各自牧马披鞍,劈柴做饭,虽然艰苦,但也乐于跟着为主效力,如今国家能兴隆,正是这种努力奋斗的结果。】”

“瞧瞧……”徐爱赞叹道,“当了皇帝且能不忘本,不忌讳来时路,这已经是成为一个明君该有的素质了……”

“不错……”罗玉华赞成道,“在汗位继承权的争斗里,努尔哈赤最初立是打算立长子褚英为储的。”

“这原本也符合长子继承家业的礼法,然而褚英私下却背着父亲努尔哈赤做了很多违反其愿望的事。”

“更要命的是,他还逼迫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其他兄弟也跟他一起行动。”

“但褚英的阴谋很快便被揭发了出来,在万历四十一年时,努尔哈赤将褚英幽禁,两年后又毅然处死了他。”

“皇太极在此事里,坚决的态度使得他更进一步得到了父亲的信赖。”

“于是到了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整合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正式完成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后。皇太极便被任命为管正白旗的贝勒。”

她继续道:“后来努尔哈赤建国后,任命了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并称为【四大贝勒】。”

“他们四人则按月轮值,国内一切机务,俱皆有直月贝勒掌理。皇太极自此成为努尔哈赤左膀右臂,也就此成为了满洲贵族的核心人物。 ”

“天命三年时,努尔哈赤打算对明朝发动进攻,皇太极上前献计。”

“他提出先打抚顺,再利用明朝守城游击李永芳要在四月八日至二十五日大开马市的机会,派遣五十人扮作马商,分成五伙,入城为市,继之由他亲自带领五千士兵夜行至城下,里应外合,两面夹攻。”

“这个计策非常不错,努尔哈赤也是,欣然接受了。”

“于是四月十三日他便以【七大恨】誓师征明,结果获得大胜。”罗玉华叹道,“这抚顺之战是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战,也对后金今后的道路和发展影响深远。”

“萨尔浒之战时,代善命皇太极率领右翼正白、镶黄、镶白、镶红四旗去攻打吉林崖的西路杜松军,自己则领左翼正黄、正红、正蓝、镶蓝四旗去监视和阻击萨尔浒的明军。”

“而努尔哈赤来到前线后,重新进行了作战部署。他亲自率领正黄、镶黄、正红、正蓝、镶蓝五旗先去攻打萨尔浒的明军。”

“又命皇太极等带领正白、镶白、镶红三旗去监视和阻击吉林崖的杜松。等他消灭完萨尔浒的明军后,立刻回军与皇太极部会合,向吉林崖的明军发动猛烈进攻。”

“皇太极在战场上也是身先士卒,冲杀在前,明军大败,杜松战死,参将龚念遂带领部分残兵败将逃往斡珲鄂模。”

“而皇太极又随父亲乘胜北上,迎击总兵马林统率的北路明军……”

“他率领着1000人马攻打斡珲鄂模的龚念遂部。”罗玉华继续道,“先率骑兵突入,后用步兵摧毁战车,这使得明兵大败,龚念遂等皆亡于阵中。”

“接着,皇太极又率部投入攻打马林所驻扎的尚间崖的战斗,明军再次溃败,马林逃回开原。”

“在努尔哈赤回到赫图阿拉后,立刻召诸贝勒大臣共商出击刘綎军之策。代善和皇太极等人率领八旗大军去东线迎敌。”

“代善、皇太极率兵出穵里胯什,发现明军在阿布达里岗布阵。代善想亲自领兵攻占阿布达里岗东面的山头,再由山上向下冲击。”

“而皇太极上前阻止说:【阿哥你先在后面守护,我先领兵前去山上往下冲击。你稍后再来】”

“在代善同意后,皇太极亲自率领右翼四旗,迅速占领了东面山头,便选派精骑30名,由山上冲入敌阵,拚命射砍,可惜未能取胜。”

“但随后,代善便率领四旗兵亲自冲向明营,经过一场激烈混战,明兵溃散,皇太极则率军掩杀。”

“而此时,刘綎率明军来战,皇太极趁其布阵之前杀入,刘綎死于阵中,明军全军被歼,朝鲜军姜弘立投降。”

“萨尔浒之战是后金与明朝的之间的第一次大决战,而皇太极则在此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