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为夫不如娘子(1 / 1)

为夫不如娘子

宋锦回想起当年一些事。

只觉得讽刺又解气。

尤其是曾家那个时候,一心想着把宋氏这个同行斗倒,曾家好搭上知府发展壮大。

如今呢?

曾家已是过眼云烟了。

宋锦知道这事情秦驰好奇,便索性告诉他内情,“给我家当药农有一个隐形的好处,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签卖身契,还有,便是三代之后,药田会转到药农家中。当然后面这一条,是老药农才会有资格知道。”

这个也是当初徽州宋家的药材,为什么药田的契约,都是药农身上的原因。

人性其实很复杂。

为了更高的利益,选择违约不算少见。

当事后发现得到的大不如前,定然会心生后悔,同样的,受他牵连的人会没有芥蒂吗?久而久之,就会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娘子的手段很温和。”

秦驰嘴上这么说,眼里却似笑非笑。

确实很温和又不违法,就好似一把温柔的刀。

刀人不见血,又能令人痛到骨子里。

这是针对药农。

至于违约的药商就不是那么在意了。

宋锦又说道:“药农才是济方的根基,平时收上来的药材,七成是直接从药农手里收的,余下方是从药商那里换来的。”

是了,是换。

用其他商品或是药材来交换。

一些当地的药材,邢纶等人过去想收,但市场就那么大,利益早就被人瓜分。他们需要的时候,便拿出当地缺少的药材,跟药商来交换,再运到外地去出售,从中赚取差价。

唯一麻烦的,是之前跟人约定的一部份药材,可能会收不上来。

失信了,没签合作的还好。

签了就需要赔款。

这么一折腾下来,邢纶最近大概会忙得不行。换作是以前宋锦会毫不犹豫提出离开一趟。现在却不敢去冒险了。

光是从徽州到京师。

一路上的血雨腥风,足够让宋锦警惕。

宋锦转而眼眸落到秦驰的脸上,打趣问道:“相公就这般感兴趣?”

“我的生意,其实参与的不多,基本是陶叔他们在负责。”秦驰手下的能人多,很多事情并不需要他来操心,但他还是低声笑道,“在生意场上,为夫不如娘子。”

“相公过谦了。”

宋锦杏眼浅笑的瞅着他。

实则上秦驰会这样说,是因为顺安商行一年的收入,远不如济方。

夫妻俩还有是区别的。

宋锦是纯粹的生意人,做生意就真的在做生意,经商以盈利为主。

相反,秦驰不是。

他赚得多,花得更快。

直到现在他还是常常要因为缺银子而发愁。

在跟秦驰说话的时候,宋锦手里还握着一封信,其实也是邢纶送来的,她还没有打开看,秦驰过来了就先说话了。

当着秦驰的面,宋锦把信打开。

上面详细的说了说,生意上被章家下绊子的事。最后,邢纶晦暗的提了提,他去拜访过宋锦外祖张家了,双方相谈甚欢,但在闲聊的时候,张家大舅舅提到了,说经常在张家湾遇到生面孔,让他在码头行事要小心点。

宋锦当即把信递给秦驰,“相公来看一看。”

秦驰先是疑惑,后来见宋锦神态严肃,便接过信低头看起来,前头的事情,他一眼就看过去了,最后目光定在了那句生面孔上。

不久前,京城混入大量来历不明的人。

这事闹得很大。

事实上光是来历不明,是闹不了这么大的,不要看京师繁荣,街头巷尾的乞丐就从来没有少过,更不要说贫民窟里。

这些人在整个京师数目可不小。

最主要是那日,是搜查到了先太子的据点,再找到东城的地下密道。现在东城还在警戒中,一些官兵依旧是在挖密道口。

在这个时间,张家湾出现大量的生面孔,那就是相当可疑了。

张家湾是京师码头所在。

秦驰把信递回给宋锦,当即起身往外走,“此事非同小可,娘子,我出去找洪叔说一声。”

“相公去忙吧。”

宋锦善解人意地说道。

秦驰匆匆往外走。

宋锦将信折了起来,再收入信封,再将信放到了一处书架的暗格里。

“娘亲,爹爹又去忙了吗?”

妞妞抬头看向秦驰大步离去的背影,嘟起了小嘴,一脸的不高兴,“爹爹又骗人,还说要陪妞妞练字呢,哼。”

“调皮,你爹爹是真有要事去忙。”

宋锦把暗格合上,回头走到妞妞的小书桌旁,坐到她身边温言道,“你爹没时间,娘亲来陪你好不好?我想妞妞一定会答应的,总不能是娘亲不如爹爹讨妞妞的欢心吧,那样娘亲会伤心的哦。”

“啊,没有没有。妞妞最喜欢娘亲了。”

妞妞本来有点小情绪。

被宋锦这么一说,顿时都忘记了不高兴,忙着要跟宋锦解释。

一旁的小玉看到宋锦几句话哄好了妞妞,正一脸佩服的看向宋锦。

小孩子无理取闹起来,那是真的令人头皮发麻的。

宋锦用心陪着女儿玩耍。

★ттan★¢o

外面的天色刚黑,小丫头就开始打瞌睡,宋锦把人抱起来送回了她的房间。

而秦驰忙碌到半夜才归来。

在他回房的时候,宋锦已经歇息,等她第二天醒来,秦驰又已经去衙门了。

很多事情,宋锦帮不了他。

只能替他守好这个家。

宋锦起来没有多久,便听到丫鬟来禀报,说是对面宅子的董家娘子来串门,说是做了一些糕点,送点过来给她和孩子尝尝。

以前董娘子也会来串门,只是不多。

宋锦去见了见她。

闲聊的时候,董娘子提起了昨日董兴德有同僚来拜访的事,语气颇为稀奇似的,提到董兴德入朝为官这么多年,说从来没有同僚来董家拜访过。

“这突然来了好几个,我本来还觉得相公的人缘终于好了,谁料你猜怎么着?”董娘子是个爽朗的性子。

常常见人是未语先笑,又不会令人讨厌的那种。

宋锦适时的问道:“怎么着?董娘子说说。”

“哦,是托了您相公的福气。”

接着,董娘子把客人来打听秦家的事,当成玩笑似的说给宋锦听,还特意提到了来拜访的有谁。再坐了小半儿,人就借口有事回家。

宋锦心知人家特意来一趟。

董家这么做也是不想同秦家生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