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劝进称王,太子刘禅!(求追读!!六(1 / 1)

蜀汉 雨落未敢愁 1806 字 7天前

劝进称王,太子刘禅!(求追读!!六

劝进称王,太子刘禅!(求追读!!六千字大章!)

时间匆匆而至,转瞬间,便已经是七月了。

七月的天气炎热,太阳高悬在空中,照耀着大地。路途中绿树成荫,花朵盛开,芳香四溢。

不远处碧绿的湖水在阳光下闪烁着,微风吹过,荡起层层涟漪,让人感到一阵清凉。

远处山峦耸立,云雾缭绕,仿佛将人带入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画中。

“前面便是龙泉驿了。”

刘禅循声望去,不远处正是成都城外的龙泉驿站。

他出征南中之时,那里还曾有一个美人给他送来春衣夏衣。

如今他身上穿着的,衣物,便是她亲手所织。

只是美人大概不知他今日归来,如今驿站外不见她的身影。

“郎君难道是在找人?”

送别了祝融公主之后,关银屏兴致都高涨了许多,不过当他看见刘禅的视线在龙泉驿外停留的时候,心中警惕心大起,俏眉亦是皱了起来。

自她入公子刘禅房中之后,关兴便细数公子身边红颜。

祝融公主只不过蛮女耳,不足为惧。

三叔之女张佩兰,与公子青梅竹马,两人暗生情愫,这才是需要争宠的!

“只是有些唏嘘罢了。”刘禅脸上有感慨之色。

当初他南征南中,还是在三四月份,现在已经是七月份了。

虽说征伐南中速度可称迅速,但四个月的时间,也是不短了。

“不说了,入城罢!”

刘禅双腿夹马,缰绳轻挥,其胯下骏马会意,当即朝着成都城奔驰而去。

傍晚时分,太阳渐渐西沉,天空渲染成橙红色的余晖,远处的成都城犹如巨兽蛰伏,又像是一方巨大的印玺,仿佛相迎归来的公子刘禅。

夕阳的光辉披拂在少年身上,一时间让关银屏都有些看痴了。

公子回成都的消息,刘禅虽然有通过信使通禀,但大概是他行军的速度比信使也慢不了多少,董和刘巴他们原以为他刘禅要十日后方能抵达。

殊不知刘禅率领公子亲军,讲武义从,几乎是急行军一般的从云南郡一下子便到成都城外了。

其间花费的时间,完全没有十多日。

入了成都,刘禅一路走入州牧府。

而方得到消息的州牧府官员,才匆匆集结到州牧府中,前来拜见刘禅。

吴懿行状匆匆,他将衣冠摆正,对着一边的董和说道:“不是说公子十日后方回成都?怎么现在就回来了?”

董和脸上也有无奈之色。

“我收到公子来信之时,按照行军速度推断,公子应当是在五日到十日后方才会回到成都的,不想公子雷厉风行,年轻真好,怕也正是公子这种性子,才能收服南中蛮夷,甚至编户齐民,练成无当飞军,移民充实成都、汉中之地。”

这一项项的成果,要想做出来,那都是极难的。

但偏偏被公子这个十二岁的少年郎做成了。

这让他们这些经年老吏如何不佩服?

这要不是公子身负大气运,这说出去,谁信?

“这倒也确实是公子的性情!”

吴懿微微颔首。

左将军府司马庞義上前说道:“公子想来也是不想我等大操大办,前去迎接,此番匆匆而来,更显明主气度!”

李恢、射援、伊籍、刘巴等人应声点头。

“说的不错。”

正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正在交谈的时候,门外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公子已至!”

州牧府中,原本喧闹的众人为之一静,目光皆是定格在大门的位置上。

踏踏踏~

轻微的脚步声,在此刻的众人心中却是那么明显。

刘禅缓步走入州牧府,才入大门,却是发现一干臣工,早早的便在门内等候了。

“我等拜见公子!”

掌军中郎将、左将军府事董和率先拜见。

许靖刘巴等人应声行礼。

“我等拜见公子!”

众臣僚齐声行礼,这声势可是一点都不小。

刘禅连忙上前,他将一个个臣工扶起来,说道:“禅方孺子,虽为成都留守,然个中事宜,还要靠诸位前辈,何须行此大礼?快快请起!”

想他刘禅了。

“现在房中只有你我二人,中郎将,有话现在便可以说了。”

董和轻轻点头,说道:“公子可知,汉中已定,主公已经准备回师了。”

回师?

刘禅心中愣了一下,看来他的那个留守汉中的建议,并没有被刘备采纳。

刘禅心中虽然失望,但也不奇怪。

汉中没有建设起来,无法提供粮草,长期驻扎大量军队,确实有难度。

这每日消耗的粮草,对于益州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现在已经是不能苦一苦百姓了。

再苦就要生乱了。

只得等移民之事成矣,汉中屯田稍有起色了,方才能依托汉中,进取关中、雍凉之地。

“天命在汉,我父能够在汉中一战而胜,在我预料之内。”

“不错,天命在汉!”

董和轻轻点头,再说道:“不过在回师之前,我等希望主公在汉中称王!”

称汉中王?

刘禅心中早有预料。

如今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已经是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不管是声望还是实力,都是如此!

曹操在公元216年已经被封为魏王,这是东汉的,由刘备部下联名所写的一封劝刘备进位汉中王的表章。

由此,这个汉中王才算名副其实。

前世,这联名上表的名字里面,可没有刘禅,但他转念一想,便也明白了。

恐怕是因为他平定了南中四郡,在刘备集团中,不再是那个无关轻重的人物了。

在原历史中,刘禅更多的是做一个图腾、神像,凝聚人心的作用。

他手底下的臣子都明白,论起治国能力?刘禅不行,论起行军打仗?刘禅不行!

那便作为继承主公遗志的载体罢!

他们这些臣子心中效忠的,从来就不是刘禅,而是刘备的遗志!

但如今的刘禅,已经和历史上的刘禅大为不同了。

他不再是刘备精神的载体,而成了一个真正的主君!

董和让刘禅联名上表,自是代表着刘备集团对他刘禅能力的认可!

“劝进表上,我自署名!”

刘禅接过劝进表,而董和早就准备好笔墨了。

“请公子书在首位。”

刘禅闻言,轻轻摇头。

“我岂能首位劝进?”

这劝进表上的位次,也是有说法的。

位次排名的依据就是地位,这里的地位就是指官职和爵位。

官职大小的排名有个原则,就是汉朝官职>刘备的左将军府属官>刘备手下的直属部将。爵位则是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

劝进位次越高,从龙之功便也越多。

这亦是刘备收复人心的手段,他要是劝进首位,不论是于情于理,还是对于刘备收心部下的目的来说,都是相违背的。

他轻轻一笑,说道:“便在二十名开外罢!”

也不等董和拒绝,刘禅便在二十名开外的位置上,写上“成都留守臣刘禅”七个大字。

“公子英明!”

这首位人选,自然是给马超的。

他方才言语,也不过是客气恭维而已,以公子才智,亦是明白这位次的说法。

首位署名,非马超莫属!

马超的官职可是汉朝廷所封的偏将军兼并州牧,这是正宗的汉官,他的爵位是都亭侯,刘备集团能比拟者,也只有关羽的汉寿亭侯,张飞的新亭侯是刘备封的,不是汉朝封的,含金量略有不足。

况让马超署名第一,亦是收他人心,予他从龙之功。

个中计较,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的。

当刘禅将署好名劝进表交给董和之后,他心中明白,恐怕过几日,他公子刘禅的名头就要变一变了。

下次他的臣属对他的称呼,便成为太子刘禅了!

而且他刘禅,也有开府之权了!

太子府,可是自有一套属官系统的!

感谢此城名初的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