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豁达的刘邦(1 / 1)

第366章 豁达的刘邦

愤怒之余,他接着道:

“对了姜先生,在原本的历史上,我是如何收拾了这个叛徒的?”

虽然臧荼反叛的很突然,也很迅速,但刘邦却一点也不担心。

就凭姜饼和曹操二人的反应不难看出,自己肯定是解决了这个隐患,并且让大汉香火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

他现在就想知道,这个叛徒最后是什么下场。

姜饼想了想,回答道:

“这个毫无疑问,你自然是选择了迅速的军事镇压,并且还是亲征!

在公元前202年十月,你率军亲征臧荼,仅用了两个月就击溃了燕军,而你在冬季用兵,其目的正是为了利用燕地的严寒削弱叛军后勤,同时防止其他诸侯观望响应。”

听到这里,刘邦开怀的笑了。

“哈哈哈,臧荼小儿,就凭你也想造反?

项羽都不是乃公的对手,你算个什么东西,真是不自量力!”

不过,相较于这个,刘邦其实更关心臧荼的结局。

而姜饼也没有让他多等,马上就说道:“臧荼战败后被斩首,同时其家族也遭到了覆灭,彻底铲除了在燕地的旧势力。”

“好好好!”

刘邦拍手称笑:“简直是大快人心,对待叛徒,就该是这种下场!”

“之后呢,我又做了些什么?”

他接着问道。

虽然铲除了盘踞燕地的臧荼,但后续要如何管理也是个问题,刘邦想看看历史上的自己做了些什么事情。

他不问还好,一问姜饼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古怪,甚至犹豫该不该跟刘邦说。

他这毫不遮掩的表情自然被刘邦看在眼中。

“姜先生,怎么了,莫非有什么不能说的?”

“这倒不是。”

姜饼摇了摇头:“我只是怕你知道这个消息后,会有些经受不住打击!”

听到这话刘邦瞬间变了脸色,但也只是一瞬间,又恢复如常。

他淡然道:“没什么接受得了,接受不了的,当初和楚军对战的时候,你知道我承受了多大的心里压力吗?

几乎很多人都不看好我,觉得项羽天下无敌,凭我区区一个亭长出身的家伙,如何是这位西楚霸王的对手。

你说,我要是承受不住压力,还会有后来的大汉么?”

他笑了笑:“人活一世,开心最重要,其他的都是虚名浮利,加之我身,我既受之,若天不予,我便弃之,没什么大不了的,姜先生你只管说就是了。”

听着刘邦这豁达的言论,姜饼心中暗自佩服。

说实话,他或许不是封建帝王中魅力最大的,但绝对是生性最豁达的。

刘邦在打英布的时候,意外被弓箭给射中,在路上还生了很严重的病。

这个时候,吕雉为他请来了最有名望的良医治病,诊断完后,刘邦问医师自己的病怎么样。

医师告诉他,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以医治。

结果这时候刘邦反而不干了,直接谩骂道:“我凭借着布衣之身,提三尺青锋取得了天下,这难道不是天命吗?

命运取决于上天,就算扁鹊在世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没有让医师治病,只是赏赐了他五十金后,就让他走了。

此时的刘邦明明已经命不久矣,可他却没有妄想着如何如何,对待生死的态度也十分淡然。

这种超然的态度,已经超越了封建以来所有帝王,哪怕秦皇汉武唐宗也不例外!

姜饼不再犹豫,给刘邦讲述起来。

“在你剿灭了臧荼之后,改让卢绾接任燕王,试图通过血缘亲信来控制边疆,可惜的是,后来卢绾也叛变了,很明显,根据这两桩叛变清晰的反映了封建制度的矛盾。”

后面的话刘邦没有再听,只是怔怔的出神。

“就连卢绾也叛变了么?”

虽然之前姜饼就已经提到过一次,却依旧让他有些痛惜。

他和卢绾的感情非同一般。

两家可以说是世交,同时又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住在同一条巷子里。

读书的时候,卢绾也是和刘邦一起玩,从小就跟在他屁股后面长大的家伙。

对于卢绾的信任程度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

可现在却告诉他,信任的派遣卢绾去接任燕王,却遭到叛变,这让豁达的刘邦一时间都有些接受不了。

好一阵后,刘邦才用沙哑的声音问道:“卢绾他,又是为何叛变?”

姜饼想了想,说道:“和臧荼不同,卢绾的叛变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你铲除异姓王导致的阴影。

怎么说呢,在你逐渐巩固中央权力,不断铲除各异姓王,韩信、彭越等的时候,卢绾虽然没有遭到直接的针对,但作为仅存的异姓王,难免会有兔死狐悲的情绪。

史书记载:(卢绾)见高祖诛韩信、彭越,心自恐。

虽然这是后人的猜测,但未尝也没有这种道理和可能性。

这种心理恐惧成为了叛变的深层诱因。

同时,可能还有陈豨叛乱的牵连吧。

当时代相陈烯叛变,你再次亲征,卢绾奉命从燕国夹击陈豨,但在这个时候,他却暗中派人与陈豨联络,试图拖延战事。

而在被你察觉之后,卢绾愈发担心会遭到追究,进一步与匈奴勾结试图自保。

并且当时卢绾还派遣亲信张胜出使匈奴,试图阻止匈奴援助陈豨,但张胜被匈奴策反,劝卢绾与匈奴、陈豨联合,以达到“久存燕国”的目的。

卢绾听信之后,出于对形势的错误判断,最终踏出了叛变的那条路。”

听到这里刘邦明白了,也有些欣慰。

虽然不管怎么讲,卢绾都可以称得上是个叛徒。

但他和其他反叛自己的人不同,卢绾是一步一步的走向深渊的。

其中有很多因素,但他的本意绝非如此。

只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刘邦原谅他了。

“那么,这家伙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刘邦再次询问。

他很想看看,历史上的自己是怎么处置这个好兄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