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大明天团再聚首(1 / 1)

自从嘉靖这件事告一段落后,姜饼的日子又恢复了以前窸窣平常的时候。

丞相曹操和吕布是赖在了他这里不愿走了。

曹操倒还好,偶尔会回去处理一下政事,教导教导刘协治国理政的方法。

至于吕布,那是彻底的放飞了自我。

之前被曹操围困下邳,他的心气其实就已经死了一半,早就没了当年那种想要争霸的雄心壮志。

何况在姜饼这里了解到了许多未来,不知怎么的,吕布居然有了一种如老僧般的心境。

反正三国那段日子打生打死跟他有毛线关系,日子不照样要过吗。

还不如舒舒服服的待在姜先生这里玩玩手机,看看美女来的舒心。

要不是觉得把自己的妻儿老小都接过来不太合适的话,吕布都想定居在这里了。

就因为老婆孩子小妾都还在三国那段时期待着呢,他才会隔上一段时间回去看看她们。

否则回都懒得回去。

这段日子里,大朱小朱都相继带着一家子过来过。

凑巧的是两批人正好遇到了一起,于是在姜饼这里吃了顿丰盛的家宴。

期间他们也和曹操吕布二人混的相熟了。

不得不说,由于三国演义的存在,明代以后的人对这些家伙可谓是熟悉的很。

再加上老朱他们都看过电视剧,对里面的人物更是如数家珍一般。

一个两个争相和曹操吕布搭话,搞得他们两个像明星似的。

好半晌后这三国热情才逐渐熄灭了下来。

这次过来后,姜饼发现崇祯皇帝和朱瞻基两个人都变了不少。

尤其是崇祯,似乎经过洪武皇帝的磨练,身上的气势竟然变得刚毅了许多。

想来也是吃了不少苦。

不过就像孟子说的,劳其心志饿其体肤,方能增益其所不能。

看崇祯的这副样子,和之前完全是天壤之别。

要是这会儿的他重生回崇祯一年刚登基的时候,只怕天下都要成另外一番景象了。

与之相比,朱瞻基的变化就要小的多了。

一来他本来就被朱棣教育的很好,什么帝王心术啊,什么驭人手段啊,不能说特别高明吧,总之不会差到哪去。

二来朱棣是他的亲爷爷,不管再怎么严苛,心中始终是疼爱孙子的,不会做的太狠。

而朱元璋就不同了。

崇祯虽然也是他的后代,可都隔了不知多少年了。

本身除了血脉的羁绊外,没有太多的感情。

再加上一个开国之君,一个末代皇帝,要说朱元璋真的对崇祯没有一点怨气,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操练起来的时候可是往狠里搞。

好在崇祯对自己也是狠的下心来。

不管太祖皇帝说什么,怎么要求自己,那都是毫无怨言,用百分之一百二的态度去对待。

这段时间下来,还真让他成长了不少。

宴会上,众人一边吃饭,一边谈论着。

当姜饼说嘉靖皇帝都已经把倭奴国给灭了。

这让老朱和小朱大吃一惊。

洪武皇帝自然不必说了,永乐皇帝那是号称最能征善战的主。

本来以为,第一个灭倭的人非自己莫属,结果居然被一个人给抢先了?

虽然是自己的孙子,可他还是有些不爽。

尤其是这个孙子还踏马的把自己庙号都给改了。

这让朱棣更不爽了。

直呼怎么不早点过来,见到了这孙子,得暴揍他一顿才解气。

这番话惹的众人哈哈大笑。

至于朱元璋,那就更无所谓了。

反正对于他来说,后世之人都是自己的子孙,谁先拿下倭国都行。

只要不是老四这个狗东西就没事。

他用屁股想都知道。

老四这狗东西虽然不敢对着自己龇牙,可要当真被他第一个给灭了倭国,指不定要怎么嘚瑟呢,屁股都得翘到天上去。

或许正是因为这件事,他才觉得无比遗憾,居然被嘉靖这孙子给抢先了。

而后众人又谈论了些自己所在时空的一些发展规划。

不得不说,这父子两个还真是像,就连国家的发展度都差不多一致。

首先就货币而言,他们搞的纸币政策已经彻底在国内稳定流通了。

也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与认可。

在此基础上,他们也趁势搞出了大明中央银行出来。

也是仿照现代银行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根据时代的一些局限做出调整。

大致功能包括但不仅限于存本金吃利息,低利率借贷,物品保管等等。

这个东西一出,瞬间干废了许多钱庄当铺和那些放贷的家伙。

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钱放哪里都不如放家里最安全。

可即便放在家里,也有被偷的可能。

这时忽然出现了一个国家背书的银行,可以给大家提供存钱的机构。

而且你把钱存在里面,每个月都还能吃一点利息,想要取钱了,也能随时给你取出来。

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看重的是那点利息。

而对于有钱人来说,他们看重的是这银行的安全性。

一来二去的,大家都把钱放银行了。

而且对于一些急需用钱的百姓,或是想做生意却苦于没有本金的人而言。

这银行贷款更是不知道解了他们多少燃眉之急。

尤其是那个所谓的分期还款之类的政策一出,简直是百姓狂喜。

唯一咒骂的,只有那些黑道放贷的家伙们。

大明中央银行一出,瞬间把他们的生意都给抢没了。

不过朱元璋和朱棣可不会在乎这些,你要是老老实实的还好。

但凡敢出来跳脚,分分钟请你进诏狱中伺候。

这段时间内,他们也是把大明银行分开到了各州州府处了。

要是想每个县都有,就任重道远咯。

此外,对于军队的训练和人才的培养也在同步进行着。

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除了要学四书五经之外,还增加了数理化等等科学类学科。

这自然引起了诸生的不满。

本来寒窗苦读这些年,光是四书五经都够头疼了,还增添这么多科目,让不让人活了。

但很快大明官方就出来解释了。

并非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增添如此多的项目。

而是通过降低四书五经的占比,把这些科目考试也加入其中。

当然了,考虑到大部分人才刚刚接触的关系,这个占比一开始不会设置的太高,而会在慢慢不断的发展中逐渐提高。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要大变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