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义商嘉奖(1 / 1)

“苏记新添的烤鸭和羊肉汤甚是邪门,其香气都散到汾水河上去了,几里远就能闻到味道。

以小的看,要不就高价把其主厨挖过来,要不就降价吸引宾客,再或者可以聘请名厨与之对垒。”

“挖其主厨?”东家突然想想到了什么,“那烤鸭售价几许?”

“听住店的游商说,那烤鸭极其美味,三百文一只的天价,瞬间就被哄抢一空。”

烤鸭、三百文一只,裴记酒楼的东家瞬间就对上号了。

这不就是昨日来店里求着做庖厨的那个年轻人么。

没想到居然看走眼了。

早知他有如此高超的厨艺,说什么也得留到店里。

现如今真是悔之晚矣。

以昨日自己那决绝的态度看,挖墙脚肯定不可能了,现在能做的也只有降价打折。

其它三个酒楼的情况也差不多。

几个东家一听是昨日被自己扫地出门的庖厨做得这两道神奇的吃食,一个个全都悔得肠子都青了。

不过,这还没完。

巳时三刻,朝食的饭点儿早已过去。

苏记大堂内,依旧还坐着五六桌晚起的宾客在悠闲的享用着美味的羊肉泡馍。

正在这时,打远处驶来一支浩浩荡荡的车队。

车队由数十名身披亮甲、全副武装的禁卫骑兵开路,

之后是十几名手举金色龙纹大旗的仪仗小队,

再往后是鼓乐队和歌舞伎小队。

接着又是一队身着降红色战甲的百人步兵方阵。

方阵后面是六辆造型奇特的四轮马车车队。

其中一辆紫色绒布包裹,镶嵌了数十枚宝石的紫金龙车,正是绛州郡公敬川的出行车舆。

这个车队后面,又是一个百人组成的长枪步兵方阵。

由于没有特意令左右回避,此时的街道两侧站满了围观的百姓。

人群中都在小声的议论发生了什么事。

敬川此时正在苏记店外的矮桌上向几位宾客一遍又一遍的介绍着羊肉泡馍的特色。

突然,他发现自己的仪仗队浩浩荡荡的行驶过来。

为首的禁卫统领,正是自家的亲卫头目敬小三和敬小肆。

“这是特么谁,把小爷的仪仗都拉出来了。”

敬川暗骂一声,连忙闪身躲入了后宅。

“外面发生什么事了?”

宛娘等人也察觉到了门外的喧嚣,拉住敬川问询。

“好像是刺史出巡了。”敬川心虚的解释道。

“刺史出巡,小郎君躲什么?”宛娘诧异的追问。

在她看来,敬川是刺史府的文书,按说刺史府出巡,他应该跟过去才对。

“某这不是称病偷跑出来的么,怕是被上面知道了不好。”

敬川随口搪塞了一句。

事实上,他是怕被自家护卫看到自己在饭店里做厨子。

这要是传出去,真就没脸见人了。

宛娘还想再追问几句,就听得店门外有人高呼:“刺史府有令,宣苏记酒家,稷山苏氏听令。”

喊话声一连重复数次,宛娘在苏有才等人的陪同下前往大门外。

敬川则是悄悄的躲在门后查看外面的情形。

片刻的工夫,苏记的人全都恭敬的站在了大门口,接着杜荷从敬川的资金龙车上缓步走了下来,手捧一封旌表文书高声诵读起来:

“民禀五常,仁义斯重。士有百行,诚信为先。稷山苏氏,义举显赫。捐献钱粮,德行广传。赈济贫苦,奔走四方。力行仁爱,百姓安居。

特此向苏氏颁发褒奖旌表,褒扬其行仁义之事,表彰其为商立德,苏氏义举,乃吾绛州之福祉,商界之楷模,地方之栋梁……”

这种生涩的行文,不用说也知道是出自马周的手笔。

敬川听的一知半解,但后面的嘉奖他倒是听懂了。

为表彰苏氏的慷慨义举,特赏赐“绛州义商”的称号,以及奖励良田百亩、绸缎十匹、宅院一处,并赐于刺史府主膳之职。

良田百亩价值三千贯,绛州府宅院至少也得百贯,最关键的还是那个主膳的职位。

它虽然只是个流外五等的闲散小吏,但却代表了从商贾到士绅的蜕变。

有了这层身份加持,宛娘从此再不用以商贾自居。

“小女子谢过刺史府与上使。”

宛娘行了个万福礼,接过旌表文书,整个人都有些恍惚。

昨天行会聚餐,武元策只是说了会有奖赏,但任宛娘怎么想,也想不到会是如此丰厚的奖赏。

“恭喜苏东家,本使还有要事,就此别过。”

杜荷说完,转身上了马车,车队再次行进,奔向绛州码头。

而宛娘等人,依旧呆呆的站在店门口,看着那块“绛州义商”的牌匾发愣。

这一切太不真实了。

“恭喜宛娘荣升主膳。”

“恭喜宛娘……”

街道上,不断有相熟的邻居前来道贺。

旁边围观的其它三家酒楼(武记除外)的东家全都嫉妒的咬牙切齿。

本来他们还想着搞点小动作打压苏记的生意呢。

如今人家得了个绛州义商的称号,又成了刺史府的主膳。

这还怎么搞。

“小公爷,不,小郎君,苏记这后厨条件太简陋了,让阿大派几个人来改造一下吧。”

论溜须拍马,敬老二的功力丝毫不输敬阿大。

他深知讨好未来主母就是讨好自家主子的道理,准备扎根苏记,大展拳脚。

趁着苏家的人都在门外和街坊寒暄的工夫,敬老二向敬川提议改造一下苏记的后厨。

苏记的后厨甚是简陋,说是后厨,其实就是在院子里搭了个窝棚。

因为这间宅院太小了,它的结构类似后世农家的四合院。

上房三间,住的是宛娘,小荷、韦娘。

东厢用作了雅室,西厢住的是有才、有力、冯全三人。

再外面一排,就是店铺的前堂。

除此之外,小院几乎再无可利用的空间了。

“如何改造?”

敬川保留着后世讲究卫生的好习惯,但在这个年代就属于严重的洁癖。

按着他的性子,眼前这个小窝棚连厨房都算不上,典型的三无黑作坊。

“照着刺史府的后厨改呗。”

敬老二建议将西厢改造成标准的厨房。

在其中起炉灶、砌水池、造烟囱、垒操作台,该有的硬件诸如自来水管道、风箱、煤炉、瓷砖等等,全都上一套。

这才是厨房该有的样子。

“苏记周围没有水渠,自来水没法上吧?”

敬川思索片刻,认为敬老二所说的方法确实可行。

不过得想个法子避开自家的工匠。

免得自己做厨子的事情传得世人皆知。

“无妨,那不是有口水井嘛,咱可以就着水井架设一台压水机,压水机旁垒个水塔。每日有人压上两刻钟,管够一天的用水。”

压水机、风箱、煤炉、铁锅、瓷砖等,全都是敬川之前鼓捣出来的基础器材。

在他看来就是些最原始的东西,但敬家上下却因此将少主奉为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