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杆子很硬的内阁和张相
“吴淞造船集团四个造船厂,去年下水世子帆船一千吨级二十六艘,五百吨级二百三十五艘,吴淞船四百一十七艘。
京畿造船集团去年下水世子大帆船一千吨级十四艘,五百吨级一百一十四艘,吴淞船二百一十三艘。”
听到这些数字,众人惊讶又欣喜。
果真是革命,这么多的棉布、钢铁、机器还有船只,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从万历元年万历帝带着张居正巡视滦州后,内阁、戎政府和御史台组织了大批官员去参观学习。
连宣徽院也组织了蒙古左右后翼各部的千户、百户们,到太原或滦州参观
今日会议室里的都是大明高级官员,很多一般人看不到的新式机器,新式船只,他们都有看过,也亲眼目睹过这些机器和船只的实际使用。
?ttǎ n ?¢ ○
搬山移海、开天辟地,这些文人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涌现出非常夸张的词语。
他们知道其中的威力,现在又听到有这么多数量,心里忍不住激荡!
张居正还在继续说。
“京畿造船集团原本是我朝最大的造船企业,可是去年造船数量比隆庆三年少了许多。
因为它最大的造船厂,葫芦港造船厂正在向秦皇岛搬迁。同时还分出一部分力量,在金州组建收税。”
这个会足足开了一天,到下午五点半多才告一段落,明天继续还要开。
张居正回到自己的值房,跟内阁长史张学颜交代事情。
“今天的会议纪晚上要整理出来,等明天会议结束,一并整理好呈送西苑司礼监,再分发与会各部各寺,以及抄送给少府监一份。”
“是!”
“今天开会,本相越发觉得还是在南苑畅意馆开会方便。”
张学颜点点头,“张相说得是。那里可以开大会,也可以分组开小会,开完会中饭晚饭不用愁,直接去右厅吃。
不像今天,下官还得叫酒楼送餐过来,在会议室吃着又不方便。
会议一天开不完,住在那里,第二天接着继续开。”
张居正仰首哈哈大笑,“没错,我们是方便了,可钱全让潘凤梧给赚去了。”
说到顺天府尹潘应龙的名字,张学颜心头一动,开口道。
“张相,最近学生听到一些消息,是关于潘府尹的。”
“什么消息?”
张学颜把潘应龙查偷逃和漏税的“风雷行动”,大致情况说了一遍。
“下官听说,稽查局这次抓的商号商行,多半跟典当行、赌坊、勾栏、青楼等有关系,十个有八个跟京师勋贵们有关系。”
张居正笑了笑,“很正常。文官士林,在京师待不久,就算久待也不屑跟着江湖人士打交道。只有京师的坐地户,那些传袭两百年的勋贵们,才会盯上这一块。
潘应龙好魄力!”
“张相,学生听说有两家带头的商行,跟镇远侯和成国公府有关系。”
张居正捋着胡须的右手一定,眼睛里精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