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难道我们看错了?(1 / 1)

难道我们看错了?

京师承天门南边到大明门左右两边,是官署集中的地方。

右边以前是锦衣卫和五军都督府。

锦衣卫搬去了此前的太仆寺,就在西苑西安门外。

大明门右边现在是戎政府、五军都督府、宣徽院,以及戎政府直属的参谋局、宣赞局和测绘局。

此前在照明坊的戎政府旧址就给了京营总督衙门。

这个衙门不仅管着京营诸军,还管着顺天府、直隶武备防务,以及直隶近海的海巡营,类似于直隶总督。

但京师五城城防不归它管。

紫禁城归御马监管,皇城归锦衣卫奉宸司管,东西南北中城归翊卫司管,他们三都归御马监太监节制。

御马太监还管着一支直属的,不归京营总督管的勇卫营。

大明门左边是兵、吏、礼、户、工五部,以及鸿胪寺、太医院、翰林院、銮驾库等机构。其中占地最广,足足四分之一面积的是銮驾库。

銮驾库,顾名思义就是放置皇帝、皇后出巡时卤薄仪仗的各种家伙什。

朱翊钧把它挪到了皇城合适的地方,腾出一大片地方来。

太医院搬去了柏林寺,跟京师医院和京师医学院搭伙过日子去了。翰林院、国史馆等机构搬到皇史宬里去了。

再往周边扩建了一部分,于是大明门左边挤下了兵、吏、礼、户、工五部,以及光禄、鸿胪、太仆、太府、太常、司农、都水七寺。

刑部和都察院还有大理寺,这三法司依然在阜财坊那里。

朱翊钧把皇城里太庙后面那一大块地方全部拨给内阁。

内阁总理张居正把那里改造了一番,直属于内阁的条例局、办公厅、国策研究局、总理承宣局等机构逐渐搭建起来。

张居正坐在内阁位置最好,最宽敞的办公室里,心情还不错。

内阁的架子终于搭建起来了,用起来也挺顺手的。

条例局,负责初审六部诸寺的“部议”,在自己批准后上报资政局秘书处和司礼监报备,下发六部诸寺执行。

在张居正看来,类似于内阁的票拟,但比那个权力还要大。

按照流程,只要司礼监没有奉圣意否决,那么审批的部议就成了部令,可下发各司和地方布政司遵行。

条例局也可奉自己和左右议政合议后的意思,制定阁议,上呈资政局秘书处和司礼监报备,只要在规定时日里不被否决,就可形成政令,下发六部诸寺和各布政司执行。

张居正现在是踌躇满志,拿起一叠抄件说道。

“水濂、鉴川、疏庵、金湖,这是皇上御笔拟定的《内阁治政条目草案》,规定了内阁职权。以后要归在《国律》名下,成为正式律法。”

他的盟友潘晟、王崇古、王国光,好友兼亲信方逢时坐在对面。

四人对视一眼,接过抄件细看起来。

开篇,发布决定和命令。而决定和命令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对下级请示的裁定性审批,后者是指导下级官署的强制性指示;

程,有时还援太极殿旧例。朝中许多人坐立难安啊。

老夫记得王凤洲上了一份奏章,有写到。

‘窃惟我祖宗功德莫盛于太祖高皇帝,德莫盛于孝宗敬皇帝。孝宗皇帝简素恬穆,后宫无偏私声艳之宠。

节俭敦谨御极十八年,贡献裁损殆尽,行辛稀简,昧爽视朝,退御经筵,咨询治道以故圣聪日启、万几益练。’”

方逢时嘴巴撇了撇,没有出声。

王国光眉头一皱,“凤洲老夫子还是老调重弹啊。孝宗皇帝行辛稀简,昧爽视朝,退御经筵,咨询治道。呵呵,在他们眼里,孝宗皇帝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仁君。

可是而今的大明,不需要无为而治的仁君,需要的是革旧鼎新的雄主明君。”

跑题了!

张居正轻轻咳嗽一声,“四位,请继续看皇上拟定的《资政局及朝议会评议决策条目》,下面就是相关朝议之事。”

潘晟四人低头继续看。

第二条是资政局研究和决定提请朝议的议题和议程。

第三条是资政局讨论关乎大明全局的军国大事,并作出初步决策。

第四条在紧急情况下,如来不及召集朝议大会时,资政局讨论和决定本应朝议大会评议和决定之事,及时提交朝议大会以予确认。

第五条资政局按《国律》、上谕和相关流程推荐、提名和任免文武官员,以及审定都察院、中军都督府给予文武官员的惩戒处罚。

人事即政治。

提到重要的官员任命流程了。

哗哗,室内响起潘晟四人翻页的声音。

他们快速翻到后面,找到推荐、提名和任免文武官员的流程。

以文官为例。

任免官吏分推荐、提名和任免。

正九品以下官吏,不需要以上三个流程,直接招录和任命就是。

正七品以下官吏的推荐、提名和任免,全部下放给各省布政司和六部诸寺,但需要报备给吏部。

中枢和地方各衙门根据光禄寺核准的官吏编制,一个萝卜一个坑,需要增补编制,按照流程上报,光禄寺最后核准。

考试的终点是编制!

编制非常重要,没有编制,户部不会给你放俸禄和津贴的。

从六品以上官吏,由各布政司、各部诸寺铨政厅推荐,由吏部初步审查资格,通过后正式提名。

一般推荐和提名人选比缺额多一到两人。

吏部尚书主持召开部务会议,评议被提名人选,最后决定任命人选。

以部议形式上报内阁和司礼监,没有被否决即可任命。

从五品以上官员,由吏部推荐、初审和提名,内阁总理主持召开内阁会议,评议提名人选,最后决定人选。

报备司礼监,没有被否决即可让吏部任命。

从二品以上官员,内阁总理主持召开内阁会议,推荐和提名人选,报资政局,提请朝议。

一般情况下,正从三品官员由资政局合议,呈请皇帝御准,即可决定。

从二品以上官员需经过朝议大会评议决定人选,呈请皇帝御准,即可正式任命。

免职流程差不多,各级提请免职,或者都察院通过弹劾案,按照类似的流程通过免职。

这只是行政系统的官吏任免流程,武官和御史司法官归戎政府和都察院管,是另外一套,类似又有所不同。

但最后高级文官和将领的任免,全部归到资政局和朝议大会上。

如此说来,资政、内阁总理和左右议政、尚书和正卿、地方巡抚;总戎政和五军都督;御史中丞和左右都御史、大理正卿,都需要朝议大会评议决定。

那朝议大会的权柄非同一般。

皇上这么精明又爱揽权的人,居然舍得放权了?

四人面面相觑。

我们是不是看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