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李成梁,我们要团结!(1 / 1)

李成梁,我们要团结!

徐渭看着一脸气愤的李成梁,淡淡地问道:“戚元敬弹劾你什么?”

李成梁语气一滞,“文长先生,你在督理处襄赞戎政,姓戚的弹劾奏章,你应该看得到。”

徐渭脸色如常,“汝契,我是能看到,只是我还是想问你,戚元敬弹劾你什么?”

李成梁脸色白一阵红一阵,变幻了一回讪讪地答道:“弹劾本将纵容部下,抢掠奸淫。在东喀尔喀部抢掠归降部众人口三千余人,牛羊数万头,悉数卖于朵颜等六翼。”

“属不属实?”

李成梁沉默了一会,“属实,可兄弟们也是一时兴起,想发点财。”

“朝廷粮饷和犒赏可有短缺?”徐渭问道。

李成梁连连摇头:“不曾少一文一粒。”

他又连忙解释了一下:“可兄弟们以前都是这样打仗的,习惯一时改不过来。”

徐渭不客气地说道:“以前是以前,现在你们是太子殿下的兵马!”

李成梁默然不语,但是脸上的不服气,明晃晃刻在那里。

徐渭恨铁不成钢地说道“太子秉政以来,旰衣宵食、殚精竭力,筹集粮饷,唯恐迟发了一天半刻,让你们挨饿受冻。你们就是如此回报殿下的?”

李成梁吓了一跳,连忙分辨道:“文长先生,我等对殿下忠心耿耿,唯命是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徐渭呵呵一笑,“汝契,我们是自家人关上门说些私己话,不要担心。老夫且问你,你是不是觉得殿下那些军纪军规,过于迂腐?”

“迂腐?”李成梁连忙摆手,“末将也知道,我等武将目光短浅,只在意杀敌立功。殿下却是高屋领瓴高,在意的是长治久安。”

徐渭叹了一口气,“汝契,道理你都懂,你怎么还屡教不改啊!你纵兵抄掠之事,不用戚元敬弹劾,锦衣卫的人已经报至西苑。

此次论功行赏,要不是曹公、谭公等几位竭力作保,你的广宁伯,悬啊!”

李成梁喉结忍不住急促地抖动几下,讪讪地解释道:“文长先生,末将知罪,末将没有把太子颂布的行军军纪放在心上,从心里觉得有些迂腐,认为不过是小节,只要我能立功就行了。”

徐渭指着他,恨恨地说道:“汝契,叫我说你什么好呢!太子殿下颂布行军军纪,真得就只是笼络漠南漠北民心吗?”

“难道不是吗?此次东北大捷,将士们得功,朝廷得利,殿下得名。颂行军纪,广布仁德,收揽人心,以求永固,难道不是这样吗?”

“你啊,只看到了《请肃正衍圣公府败类奸贼恤地方百姓疏》。在上疏里,海公连孔圣人都弹劾了一番,家教不严,子孙出败类。”

徐渭笑着答道:“海公可是弹劾过先皇和太祖皇帝,弹劾孔圣人不在话下。再说他没有说孔圣人如何,只是说他家教不严,子孙出祸害,实话实话,不好指摘。

海公开了当头第一炮,众人出乎意料,却又觉得情理之中。”

确实,海瑞是谁?这世上有他不敢弹劾的人吗?

再说了,孔府那些人干得腌臜事,大江南北早有耳闻。别人指出来,还有人把头埋在沙土里不信,海瑞指出来,你不信,天下人都信。

徐渭继续说道:“殿下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漕督王子荐就近兼抚山东,处置此事。目前来看,王子荐处置得不错,给孔圣人和衍圣公留了份体面,天下儒生们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徐渭语气一转,变得语重深长,“汝契,你看,如此一件案子,暗藏的刀光剑影,难道不比你我征战漠南凶险吗?”

李成梁也听得有点后怕。

玩不起啊!

徐渭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汝契,这些事不是我们不想涉入,就能跟我们无关的!”

李成梁脸色一变:“先生,那我们怎么办?”

徐渭往椅背上一靠,皱着眉头,眯着眼。

“我们还在其次,关键是谭公和胡公,他俩是主心骨。现在谭公被召回,胡公不日也会召回,众矢之的,老夫担心他俩啊。他俩倒下,我们都没好果子吃!”

李成梁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谭纶和胡宗宪不仅德高望重,在南北诸将中威望甚高,还是文官,正经科试出身的文官,在大局还没被改变的情况下,能跟那些文官扳扳手腕。

“汝契,所以我们要团结,要齐心协力。我们先乱了,对方就有机可乘,届时唇亡齿寒,汝契,而今大好局面,可是大家在太子殿下带领下,千辛万苦打下来的,万万不容有失!”

李成梁默然一会答道:“先生放心,成梁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