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赤忱忠胆杨四知(1 / 1)

赤忱忠胆杨四知

赤忱忠胆杨四知

巡城御史杨四知背着手,在朝房外面来回踱步,心里激动,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他才不过七品监察御史,是没有资格进朝房里坐着候着,只能在外面喝着和熙的春风,披着星星月亮,沐浴着朝霞的。

这封奏章仿佛在着火,差点跟他胸膛里那颗滚烫的心内应外合,燃起熊熊大火。

我杨四知,今天要做一件大事!我要在这朔望大朝会上,一鸣惊人,一鸣天下知!

当初杨四知在五城兵马司坐班时,突然遇到有人投书。

来人自称是顺天府顺义县人士,叫张大雄,出首说其弟张二雄,被人胁迫,不得已躲在报恩寺里,等到贤妃娘娘携三皇子烧香礼佛时,手持木棍,意欲棒击三皇子。

而自白书里招供出,胁迫其弟张二雄的幕后主使者,正是固安伯次子,锦衣卫指挥使陈善言。

然后张大雄还煞有其事地呈上张二雄留在家里的亲笔“自白书”,以及陈善言收买张二雄的金花银一百两。

人证物证皆在!

杨四知听完后,又看完那封自白书,激动地浑身颤抖。

老天开眼,居然让我撞到这么大好良机!

皇后二哥,根正苗红的外戚,上疏弹劾他在大明朝文官体系中,属于再正确不过的政治正确!

又涉及到外戚后宫内斗,属于文官们喜闻乐见的“狗咬狗”。还有摆在眼前的人证物证,这属于老天爷追着送功劳啊!

不弹劾对得起列祖列宗吗?不弹劾对得起寒窗苦读二十年吗?

不弹劾对得起在地方京城数年间清苦煎熬的日子吗?

不弹劾对得起自己位极人臣、满门富贵、青史留名的理想吗?冷静之余,杨四知稍微用心琢磨了一下这个案子,觉得案情确实有些荒谬。

陈善言为什么要叫人去打三皇子?京城那么多人不找,京营那么多孔武有力、一身武艺的人不找,偏偏找一位地痞混子。

张二雄被“胁迫”去犯下这么大的案子,居然还能施施然写下自白书留在家里。

他一个没读过多少书,字写得横七竖八的人,居然在自白书里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说得无比详细。

可是这重要吗?

不重要!大明御史就是风闻弹劾。

闻到味了就上疏弹劾,这是御史的天职。

至于查清案件真相,那不是本御史的职权范围。

本御史只管弹劾,只管刷名声。

今天早朝,就是我杨四知打响抄件,本官看过了。好,写得好,弹劾得妙。好好做,大有前途啊。”

杨四知的弹劾奏章,一般情况是递交到都察院,按照正常流程往上呈报。但是这样那能体现出杨四知的铁骨铮铮?!所以他下定决心,今早朝会上,利用这一机会当面呈君。

这样才能一弹天下知!

把名声刷到极致!刚才大家也都知道杨四知的如意小算盘,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言辞。

听了顶头上司吴昌的话,意思是回去后马上要重用提拔自己,杨四知的心,马上变得无比滚烫!两声钟响,杨四知跟着同僚们在各自的位置上站好,肃然持礼,不敢乱动。

负责纠察的御史双眼乱瞄,心里有个小本本,随时把咳嗽、吐痰、拥挤或仪态不整的官员记录下来。

钟鼓司的乐队在台阶左右就位,全副铠甲的大汉将军在殿陛门楯间站列,御道左右及文武官员身后,也站满了整齐的锦衣卫校尉,握刀站立。

一切准备齐整,就等着隆庆帝这位东风。

杨四知无比期待着等待隆庆帝的步辇到来,他抬起头,发现太子殿下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丹墀御座下的围阶上。

皇上马上就要来了。

可是左等右等,乐队总是不奏乐曲。

不奏乐曲,意味着皇上还没到。

皇上啊,你在哪里?

你赤忱忠胆的臣子杨四知,翘首期待着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