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第139章 戎政督办处(1 / 1)

139. 戎政督办处

戎政督办处

这日一早,严讷走进徐阶阁房里,拱手道:“少湖公,老寿星,严某祝你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徐阶一张俊朗的老脸,笑成了一朵花,挽着严讷的手,笑着答道:“养斋公,客气了,多谢,多谢啊!”

两人坐下,严讷有些抱怨地说道:“昨日少湖公大寿,却紧闭府门,不收任何投贴,如此这般,冷了众人的好意啊。”

“养斋公,你我同乡,又同殿为官多年,老夫也不瞒你。而今这多事之秋,老夫还是谨慎些比较好。”

严讷一脸的诧异,摊开双手,好奇地问道:“少湖公,而今朝堂明朗,百官以元辅伱马首是瞻,怎么好说是多事之秋?”

徐阶看了严讷一眼,知道他在装糊涂。

“养斋公,越是如此,越要谨慎啊。西苑里的那两位”

不好伺候啊!

这句话,徐阶不敢说出口。

严讷眼珠子一转,又问道:“听说昨晚少湖公在府上摆家宴,有贵客拜贺?”

“没错,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黄公,带着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事冯保,到了鄙府。”

“哦,是皇上和太孙的恩典啊。”

徐阶抱拳,对着西苑方向说道:“皇上圣恩,太孙恩典,老臣铭记在心。”

严讷突然幽幽地说了一句:“可惜,东宫没有派人赐下恩典。听说去年腊月,东宫有派内侍,远赴河南新郑,给高肃卿贺寿啊。

徐阶瞥了严讷一眼,不动声色。

“雷霆春雨,俱是天恩。我们做臣子的,当恪守臣礼,不敢奢求半分。”

严讷盯着徐阶,心里感叹。

果真是天下程吧。”

“是得有个说法章程。老夫管着兵部,这几日冥思苦想,准备给西苑上折子。”

严讷心头一跳,“元辅,于少保、商文毅公能名臣,呕心沥血,才有兵部之权柄,来之不易啊!”

徐阶盯着严讷,徐徐问道:“养斋公,你我之今日,就来之容易吗?”

严讷一愣,默然许久,最后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徐阶看他如此模样,心里有数,继续说道:“老夫上折子,肯定是要诸位同僚副署。袁元峰(袁炜)告老还乡的折子,西苑批了。

剩下的袁天官,他肯定会副署。李石麓不用说。严阁老,你愿不愿副署啊?”

严讷迟疑不决。

徐阶冷笑一声,缓缓地说道:“养斋公,你副署或不副署,都不影响大局。但是你不副署,西苑会记在心里的。”

被西苑那对祖孙俩惦记上,不仅自己彻底完蛋,子孙三代都得歇菜,严讷想到这里,心里不由打了个寒颤。

是啊,自己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啊,何必呢!

时势造英雄,就算自己想做于少保、商文毅公,可惜西苑里住的不是英宗、代宗和宪宗。

默然了一会,严讷萎然说道:“少湖公,老夫副署就是。”

第二天,徐阶领衔,严讷、郭朴、李春芳全体阁老副署,上疏嘉靖帝,说两广兵事不断,临机突变,兵部困于牍案,应对不及,祸及地方百姓.

嘉靖帝随即下诏,改京营戎政督办处为戎政督办处,除京营和九边戎政之外,大明其余水陆边疆寇边兵事,以及贼寇作乱,需要兴兵讨伐事宜,皆奏报于督办处,其余凡有军务奏折者,也令具副本关会督办处。

督办处面君承旨,以督办处名义发出寄信谕旨,直诣地方督抚、总兵、都司、指挥使,遵行不误,违者以抗旨论处。

诏以朱希孝为总理督办戎政,总领戎政督办处。

以太孙为襄理督办戎政,以江东、胡宪宗、刘涛、谭纶为协理督办戎政,以郑洛、徐渭、吴兑、李贽为督办处戎政会办。

同时在西苑西安门附近拨瓦屋十五间,迁戎政督办处与此,保留训练厅、军械厅、司务厅和海军局,改参事房为军令厅,扩设陆军局

朝堂哗然!

东宫文华殿,由于群臣接连上奏,嘉靖帝下诏,东宫恢复侍讲。

今日是陈以勤侍讲,只是太子朱载坖时不时打哈欠。

陈以勤一转身,他就打哈欠,打得哈欠连天。

陈以勤无可奈何,只能苦笑。

殿下自从成为太子后,已经放飞自我,再也管不住了。

另一位东宫侍讲殷士儋急匆匆地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邸报,径直来到朱载坖跟前,先行了礼。

指着上面的明发诏书,气愤地对朱载坖说道:“殿下,这是乱命,太子当上疏驳斥!”

朱载坖接过来一看,正是嘉靖帝改制督办处的明发诏书。

看完以后,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幽幽地说道:“西苑虽好,哪有紫禁城住着舒服啊!”

陈以勤和殷士儋对视一眼,不明就里。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