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财团协议以及退市启动(1 / 1)

财团协议以及退市启动

财团协议以及退市启动

波士顿动力公司,试验场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其中的不少机器人曾经给人们带来了极为惊叹的感受,也让他们获得了超过业内其他同样公司的声誉。

但是昔日热火朝天的各种机器人试验都已经被停了下来,让这个试验场显得冷清无比。

曾经出现在诸多媒体上,引来全世界震惊的机器狗人被堆放在角落里,却是没有人看它哪怕一眼。

如果它有意识,恐怕就会感叹这个世界过于无情……

哪怕只是半个月之前,它还是机器人领域里最耀眼的明星,但是仅仅是半个月后,它就无人问津了。

哪怕是制造它的波士顿动力的研发人员,也对这件昔日的作品不屑一顾,就差把它扔进垃圾堆了。

楼上的技术会议室里,一群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激烈无比的讨论。

“电力驱动问题不大,我们也可以使用锂电池,也可以使用电动机进行驱动,然后各种数据感应设备,摄像头,红外摄像头等也都不是问题,我们都能够找到供应商!”

“问题是,我们该如何控制它!”

“要知道,智云的智能机器人的核心,并不是机体,他们的机体尽管没有放出来各种技术细节,但是我们依旧能够判断的出来,他们的机体不存在什么不可跨越的技术门槛,他们能够做到,我们同样也能够做到!”

“智云的机器人,他们的核心是智能控制系统,是aI!”

“而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技术积累,不仅仅是我们,就连我们的母公司谷狗在aI领域里也大幅度落后智云,短时间内不可能支持我们研发出来相应的aI。”

“没有aI的机器人,那不过是一个躯壳而已,是没有灵魂的!”

“aI就是机器人的灵魂,而现在,我们没有这个灵魂!”

“事实就是如此,尽管我不愿意说,但是一切都结束了!”

虽然有人很悲观,但是也有人不甘心放弃:“我知道aI技术很困难,但是只要是已经出现的技术,智云的工程师能够做出来aI,那么我们同样也可以,虽然这需要一些时间,但是我相信我们是可以的!”

“时间?谁会给我们时间?”

“如今我们已经听闻,母公司对我们已经彻底失望了,准备成立新的智能机器人研发部门了,他们说新的智能机器人属于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划归到人工智能研发部门了,以后的机器人和我们搞的传统机器人不是一回事,并不打算让我们接手!”

“我们已经被放弃了,估计不用多久我们就能够收到裁员邮件了。”

一群技术人员越说越悲观,最后一群人唉声叹气的散会了!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其他一些走传统机器人模式的机器人创业公司里。

不久之前,他们还是机器人领域里的宠儿,资本市场对他们非常热衷,大企业纷纷拿着支票进行投资,收购。

但是现在,他们却是成为了机器人领域里落后的代名词。

机器人赛道在智云发布机器人领域后一夜之间爆火,各种智云机器人的视频频繁出现在网络上,机器人成为了今年开年后最为火热的科技名词。

一大堆走人工智能模式加电力驱动的机器人创业公司受到了资本的追捧,随便一个该领域里的小团队都能轻易的拿到数十万美元甚至数百万美元的天使轮投资。

一些稍微做出来成绩的创业团队,都能获得数千万美元的战略投资。

但是这一切都和他们无关!

因为他们搞的机器人已经落后时代了!

就当的这些走传统模式的机器人公司变的无人问津的时候,部分大企业却是纷纷高调宣布了旗下的智能机器人研发计划。

不是‘机器人’,而是‘智能机器人’,或者说是aI机器人。

国外的自然是以谷狗,脸书,水果,微软等大型科技企业为主。

谷狗高调对外宣布,他们已经成立了基于aI的‘先进智能机器人项目’,并面向全球招募顶级人才,不管是aI领域,电控领域,电机领域,电池领域,只要是和智能机器人沾边的高级人才,一律高薪招募!

在他们对外公布的项目计划来看,谷狗宣布旗下的aI计划已经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技术进展,他们最新研发的aI模型,已经能够和人类进行顺畅交流,不用多久,人们就能够看见谷狗的aI机器人面世!

微软方面,大手笔以超高溢价收购了一家机器人创业公司,然后把旗下的部分aI项目注入了该团队,成立了全新的智能机器人子公司,正式进军智能机器人领域。

而水果方面,也宣布了旗下的智能机器人计划。

就连四星也不甘落后,同样宣布了旗下的智能机器人研发计划。

国外的大企业纷纷宣布进军智能机器人领域,国开内的高科技公司也不例外,BTa这三大互联网企业同样也宣布了自己的智能机器人计划。

就连徐申学手底下的另外一家公司益海科技,同样也开始了自己的智能机器人计划。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大公司搞的智能机器人计划,并不是说特指‘双足拟人机器人’,他们搞的机器人形态各异,什么样的都有。

实际上拟人机器人只是智能机器人里的一个分支而已。

智云集团在机器人发布会上,发布的十多种机器人产品,虽然形态各异,但是都可以归类为智能机器人。

智云方面对智能机器人的定义是:aI控制下的可移动化设备。

双足机器人是,四足机器人也同样是,轮式机器人也是,履带式机器人同样是!

只不过智云机器人里的双足拟人机器人,给人的震撼最大,用来演示也比较多,所以就给了普通人一种印象:机器人就是双足拟人机器人!

智云所发布的智能机器人,行走模式不是重点,真甚至电动还是的液压驱动也不重要,重要的是aI控制!

aI,才是一切的灵魂所在!

智云所发布的智能机器人,引起的不仅仅是机器人的浪潮,同样是再一次掀起了人们对aI技术的大范围广泛讨论。

越来越多的企业,甚至是一些其他的高科技行业的公司都陆续跨行来搞aI了,各种各样和aI相关的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搞aI,那么带来了一个什么效果呢?

至于集团旗下的aPo显卡以及英伟达显卡,其高端型号再一次断货了。

当下被各大公司广泛作为算力卡使用,用来进行aI训练的aPo1500显卡再一次缺货,同时价格也持续上涨。

如今的aPo1500显卡,智云半导体方面出货价就要八千多元,并且一般客户还购买不到。

不少客户被迫退而求次,采购稍微差一些的aPo1000显卡或英伟达的高端显卡。

在这个大背景下,智云半导体再一次举办了专门的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发布了最新型号的aPo2000显卡。

该款显卡,采用的是十八纳米工艺,同时构架上进行了新的升级,并降低了功耗,这带来了什么?

带来的是综合算力成本,对比aPo1500显卡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三。

而算力成本,就是各大企业训练aI的最大成本……各大企业玩的aI模型,可不是小企业,个人爱好者用几张显卡就能跑的。

以谷狗旗下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例子,他们用来训练aI的服务器阵列,是部署了数万片高端aPo1500显卡组成,而且这样的aI训练服务器阵列不仅仅是一个,而是好多个。

这种大型的aI训练服务器阵列,每天光是电费就非常夸张。

训练aI的各项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用普通显卡训练aI,这成本自然海了去……

所以,对于其他常规的民用显卡而言,算力成本不是什么关键指标,人家游戏玩家只要最顶级的性能,显卡是两百瓦还是五百瓦,人家并不关心。

但是对于企业训练aI就不一样了,功耗直接意味着成本,所以是需要衡量综合算力成本的。

如此今年趁着机器人热度,又掀起了一番人工智能浪潮后,智云半导体也是趁热发布了aPo2000显卡。

综合算力成本降低百分之三十多,同时单张显卡的算力大幅度提升,提升服务达到了两倍多。

这张显卡,从硬件性能上来说,已经是达到了当下消费级显卡所能够做到的极限,甚至都可以说为了做到这种程度,都已经有些不惜成本了。

其gPu核心非常大……而芯片核心的面积就等于其成本!

十二寸晶圆片的面积是有限的,用来制造手机soc芯片,一张十二寸晶圆片大概能够制造五百个,但是用来制造电脑的cPu芯片,或者独立显卡gPu芯片的话,因为这种芯片的面积更大,可以制造的数量就更少了。

而晶圆厂用来代工芯片的时候,是按照晶圆片的价格来算的,一张采用十八纳米工艺的十二寸晶圆片多少钱,至于在这张晶圆片里要造什么芯片,造多少个芯片,那是你芯片设计公司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同等工艺下,电脑的cPu以及显卡的gPu核心,其价格都要超过手机soc的原因……没啥太特殊理由,就是因为电脑用的芯片面积大,成本更高。

而aPo2000里的gPu核心,面积同样非常大,其制造成本相当高。

再加上这一次,智云半导体还在aPo2000显卡里,首次搭配了自研的gDDR5Y高速内存。

取代了以往显卡里使用的gDDR5高速内存,继而获得了更高的内存带宽并降低了延迟,使得aPo2000,对比以往的aPo1000显卡以及aPo2000显卡,都更为适合用来作为算力卡使用。

当然……其实这显卡用来玩游戏其实更好,因为aPo显卡现在也支持了英伟达的一些了专利技术以及软件生态,在支持这些技术以及软件生态的情况下,以aPo2000显卡的强悍硬件性能。

用来玩游戏那也是当下最顶级的。

智云收购英伟达后,把英伟达和自家的aPo显卡部门进行了高度融合,并且对aPo以及英伟达这两个品牌的定位进行了一定的划分。

英伟达依旧主攻游戏市场,针对游戏玩家推出各种游戏显卡,同时也涉及一些常规类的算力卡,价位从数百元到上万元都有进行覆盖,卖的也不是显卡,而是gPu核心……所以在市面上买到的英伟达显卡,其实都是各大显卡公司的显卡。

而aPo则是主攻高端游戏显卡以及算力卡领域,所以在市面上能看见的三个型号的aPo显卡,都非常昂贵……因为购买aPo显卡用来玩游戏就没几个,aPo显卡的销量基本都是被各企业包揽了,再不济也是那些挖矿的采购。

同时aPo显卡也不对外供应gPu核心,只提供显卡成品,所以市面上是看不见……看看双方谁家的安保部门更给力了。

最近一年里,双方安保部门的战场遍布全球各地,从美洲到欧洲再到印度和非洲,到处都能看见双方安保人员的身影。

搞的其他没有参与的财团看了都心惊胆颤,尤其是欧洲那边的几家老财团,都不约而同的加强了安保领域的投入。

鬼知道这两家打架会不会波及到他们!

这年头的商业竞争,想要玩中立都得有实力啊,不然分分钟就被波及到了。

当然,以上这些事情,外界别说普通人,甚至层次稍微差一些的顶级权贵都不知道,能够知道事情全貌的,那都是地球上最顶级的一小撮人。

这些地球村上的顶级商业竞争手段,距离普通人太遥远了。

——————

euV方面没得谈,所以双方也很默契的跳过了这个话题不谈,而是谈其他方面。

在双方都很关注的智能终端领域里,美国市场禁售智云,水果在华夏被禁已经成为事实,双方都别指望改变了,改不了的。

你不能把数以亿计的全球吃瓜人当猴耍……前脚还宣扬对方的各种威胁,然后把对方给禁了。

现在你们发现,卡不了对方,继续打是两败俱伤,想要和谈了,然后又各自放开市场……这样很伤害吃瓜人的感情,不好。

再者,这两个市场都是双方的基本盘市场,放开了给对方也没啥意义……美方那边就算现在放开了市场,智云的产品在美市场也卖出去多少了,反过来水果在华夏市场也一样。

所以也不改了,就这么维持着吧!

但是在其他市场里,大家就默契一些别瞎搞了,大家光明正大各凭手段赚钱。

不然的话,就会让第三方得了好处,比如四星还有日本的一些企业,甚至就连印度都野心勃勃想要搞电子消费产业,大力发展智能手机行业,还冒出来不少的本土智能终端设备品牌!

这简直是大逆不道!

必须控制,如有必要进行扼杀!

在这方面,徐申学和对面财团达成了一致共识:印度的电子消费产业尤其是半导体行业不能起来……

搞个组装厂什么的可以,但是核心产品,尤其是芯片,屏幕,电池等领域就别投了。

我们两家打生打死,可不是为了培育出一个新竞争对手的……

现在的四星为代表的韩电子消费产业,就已经趁着两家打架的时候获得了不小的好处。

这个四星还能忍一忍,毕竟双方都和四星有着不小的利益往来。

但是坚决不允许出现第二个四星。

为了彻底杜绝这个麻烦,徐申学提议,针对部分地区的半导体设备以及耗材出口要进行限制。

同时为了气候,为了环保,双方都要禁止煤电技术的扩散。

电子消费产业,尤其是半导体行业对电力的需求是极为庞大的。

一座普通的芯片工厂,其耗电量几乎相当于一座十万人规模的现代化城市的用电。

台积电这一家企业的耗电量,几乎占据当地全岛百分之十的耗电量!

而煤电是落后国家最为重要的廉价工业电力供应来源。

什么核电,风电,水电这些在煤电面前都不值一提。

要限制第三方后进企业的发展,其实很简单的,直接在煤电领域上锁死就行了。

一了百了!

对方仔细斟酌了一番后,也答应了下来,然后双方一琢磨,还准备把欧洲和日韩的一些财团也拉上搞各种限制。

地球村很小的,现在的财团已经够多的了,双方包括欧洲日韩的财团都不想要看见新的财团冒出来……

欧美日韩这边虽然想要进行一定的产业链转移,但是他们要的是往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转移没啥技术含量的组装工厂,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就和他们之前在华夏里做的一样。

可不是想要把核心产业搬过去!

没人会把自家的核心高端产业转让让给其他企业的,这是傻子才会干的事。

被智云偷了家,就已经让美几家财团极为难受,每天晚上后悔的都睡不着,现在,他们绝对不允许出现第二个智云!

可以说,智云的迅速崛起,给了这些欧美财团一个大大的教训,值得他们铭记数十年的教训:那就是别胡乱转移高技术产业,要不然分分钟养出来一个竞争对手~

这些人,现在每天晚上临睡前都提醒自己:绝对不能犯下同样的错误!

而智云这边呢,自己上了车,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关车门,最好是把车门彻底焊死……

所以,双方在这方面有着高度一致的默契。

当然,这个事等到明面上落实的时候,那就不是这么直白的了……而是会以各种环保啊,气候环境之类的为出发点,然后进行相关的限制。

理由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给半导体设备以及煤电设备等关键核心设备!

对于美财团而言,一个智云就已经够恶心的了,没人愿意出现第二个智云。

所以现在塔塔之类冒出来了想要效仿智云的做法,想要玩电子消费产业,然后进军半导体产业,这让大家都很警惕……甭管对方能不能做起来,先踩一脚再说!

于是乎,徐申学和对方达成了一个协议:原则上双方都不得向印度等地区投资先进半导体领域,也好各自约束好手底下的小弟们,别瞎搞。

你要是管不好小弟,我就会出手帮你管……到时候大家面子上就不好看了。

然后是在电动车领域里也进行了会谈,在这方面双方谈的还是比较顺畅,一致认为电动车是未来,双方应该合作扩展电动车领域,然后把日韩欧洲的车企通通干掉……

两边的资本家们,一边畅想一边流口水!

对面的财团有特斯拉,而徐申学手底下有海蓝汽车。

徐申学为了表示合作的成衣,甚至表示可以让特斯拉进入华夏市场,前提是海蓝汽车也能持续进入美市场,不能受到额外的干扰。

双方相互放开市场,公平竞争!

对方则是要求,智云不能在车规级算力芯片,尤其是图像识别芯片领域进行卡脖子,同时海蓝汽车旗下的车型可以进入美市场,但是不能搞什么补贴,低价倾销,不能发布什么廉价车型。

然后双方约定一起开拓其他地区的电动车市场,采取一定程度上的共进退。

双方在电动车领域里谈的比较顺畅,主要是现在的电动车领域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双方也都比较看好,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共存。

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敌人:日韩以及欧美的传统车企!

至于对方手底下的几家传统车企,他们自己都快要放弃了……受到各种原因,他们手底下的传统车企已经积重难返,没啥希望了,甚至都变成了负担,看着都烦的那种!

有一点必须明确:希望保存这几家传统车企的是铁锈带的普通人,而不是和徐申学进行谈判的这些财团代表!

财团和普通人的利益诉求可不一致!

对面的财团,已经把汽车领域的希望放在了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车领域上来,至于被铁锈带的普通人所控制的传统燃油车,死就死吧……

海蓝汽车不来,他们手底下的特斯拉都得先把这些铁锈带的传统车企先干死。

所以他们才能够和徐申学找到利益共同点,进而展开合作!

————

多轮的视频会谈下来,徐申学算是和对方达成了一些合作协议……虽然都是一些口头协议,未来这些协议能维持多久也很难说,但是总算是达成了一些协议。

有了双方都认可的协议,总比没有认可,然后双方全领域打生打死强得多……主要是又打不死对方,打了也白打,一不小心自己还会挨一拳头!

而部分谈不拢的领域,那就继续打着,但是也只局限于该领域里,不搞升级,不搞库扩大……尤其是对方强烈要求,不能继续搞物理制裁这种极端手段了。

现在大家天天都带着几十个保镖出门,甚至都不敢出门,只能躲在家里的日子也不好受啊!

就这样,在外界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徐申学已经和美多方财团达成了新一轮的协议。

只是,这些协议内容,注定了永远都不可能公布于众!

作为一系列协议的附加条件,智云将会正式从美股退市,同时美财团方面让出持有的智云集团的百分之十五的股份。

美财团让出来的股份,将会由欧洲财团接手大部分,同时其他部分地区的一些资本,如日本等地区的财团也会接手少量股份。

不过美财团退出的这些股份,前期需要智云先赎回,然后智云再向欧洲日本等财团进行定向股份增发,这主要是涉及到一个双方股价认同以及利益重新分配的问题。

徐申学可不允许美财团自由买卖这些股票,然后卖给一些阿猫阿狗,其他财团想要获得智云的股份,要么到二级市场里购买,要么找徐申学定向增发。

这个过程里,智云需要凑集的赎回资金是非常多的,大概需要赎回美财团手里大约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大约需要七百六十多亿美元。

但是这部分股份比流通股还难赎回,肯定是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溢价的,不可能按照现在的市值给价,人家财团又不傻!

能够把股份卖给回你,这已经是看在了之前双方一大堆协议谈妥的情况下,但是肯卖,不代表价格会低!

甚至还会溢价!

这部分股份,少说也会溢价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才有可能达成交易。

同时退市程序里的百分之十八的流通股,这部分流通股也需要进行赎回。

目前智云的股价依旧处于低位,股价只有五千一百亿美元,早就被水果大幅度反超了。

水果的营收虽然不如智云,但是人家是轻资产公司,利润率更高,因此市值表现也更高,如今市值已经达到了六千多亿美元呢。

智云则是越来越倾向于重资产公司,各种大手笔投资太吓人,因此虽然营收更高,但是利润率,资产回报率这些关键数据是越来越低,由此导致市值不乐观。

用投资者的话来看,现在还能维持五千亿美元的市值,都已经是看在徐申学的面子上了……

这样的智云其实已经算是好的了,类似模式的四星电子,他们的股价更低,现在才一千多亿美元呢。

其市值甚至低于他们的净资产!

按照目前智云集团的五千一百亿美元市值来计算,想要赎回百分之十八的流通股,大概需要支付九百多亿美元……这个钱太多了,智云虽然拿得出来,但是没这必要。

毕竟智云不是搞彻底的私有化,而是从美股退市,然后转移到h股里上市。

所以,采取的是赎回加换股方案……投资者愿意换股最好,不愿意换股的话也只能采取赎回了。

赎回简单易懂,投资者可以直接按照一定价格把股票卖回给智云集团,智云收回这些流通股票后进行注销,这方面也需要准备一部分资金,少说也得好几百亿美元。

然后是换股方案,投资者可以选择把美股的股票保留,然后寄存在智云制定的券商里,等智云在港股上市后,则是等比例换取港股股票,这种倒是不用额外花钱。

智云不是要私有化,只是想要把上市地点换个地方……在美股那边继续上市不可控风险太大,徐申学需要控制这个风险,所以换到相对可以掌控的港股里更适合一些。

如此情况下,智云的整个退市计划以及从美财团里收回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大约需要七八百亿美元。

如果谈判不顺,也有可能需要九百多亿美元。

然后退市程序里的部分股票需要回购,这个要看投资者的选择,他要回购的话,智云为了企业声誉是必须拿钱赎回的。如果投资者不要求赎回,可以选择换股,回头换取港股的股票。

但是这些流通股,其实相当多一部分也掌控在美财团手里,到时候他们大概率也会要求赎回。

料敌从宽,股票赎回这一点上,智云也需要准备至少五百亿美元。

两者加起来,大概需要一千三百亿美元到一千五百亿美元之间,具体数字还要看后续和美财团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的谈判情况!

智云集团自身的现金流虽然足够庞大,哪怕是千亿美金咬咬牙也能拿得出来,但这将会对整个集团伤经动骨,不可能这么搞的。

二月初,徐申学代表智云亲自和国内的多家金融机构组成的银行团进行了会谈,正式敲定了五百亿美元的股份定向增发计划。

同时还敲定了一千亿美元的授信额度。

同时为了避免意外,银行团还额外又准备了一千亿美元的应急授信……这个一千亿不是常规授信,只是为了给智云预防意外的。

智云退市如此庞大的动作,难免会出现各种意外……人家财团说顺顺利利卖给你,你就信啊,万一退市退到一半,人家使绊子呢?

而智云作为世界级巨头,为了企业声誉真到了遇上意外情况的时候,也是需要咬牙死撑的,所以资金准备的越多越好!

银行团为了支持智云的退市计划,足足准备了两千五百亿美元……

尽管这些钱除了五百亿美元是真金白银拿出来进行战略投资外,其他两千亿美元的授信额度,只是临时借用,等智云向其他战略投资者进行定向股份增发,重新在港股上市后就能还回去的。

然而两者加起来两千五百亿美金的资金调用,依旧是非常困难的。

这可是两千五百亿美元,全是现金……人家美财团可不认其他乱七八糟的资产,人家只要现金!

一手交钱一手交股份,双方分道扬镳,然后继续打生打死!

为了凑集如此庞大的资金,不少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甚至都能感受到兑换外汇现金更困难了,甚至有人怀疑是不是外汇收缩了呢。

只不过没人知道为什么而已!

二月份下旬,徐申学正式和对面的财团达成了协议,谈妥了股份回购价格,又和欧洲,日本等地的财团达成了定向增发协议,银行团那边的授信资金也准备妥当到位。

如此情况下,徐申学正式对外召开新闻发布会:因为股价在美股长期低迷,无法反应智云的真实股价,为了确保股东利益,智云集团正式从美股退市!

该消息一出,举世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