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坏就坏在,它不适合大明(1 / 1)

坏就坏在,它不适合大明

坏就坏在,它不适合大明

鼎建大工抢过来,不必自己做,五百万银的大工,先拿走三百万,接下来发包,两转、三转、四五六七八转,的家宅之后,看到了林辅成等在门外,林辅成也是过来瞧热闹,他主要是来找两位投资人的。

“七百银,不是七百万银啊,林大师拿着零花吧。”王谦十分大度的说道,七百银的确没多少,还不够王谦在太白楼给花魁送十个花篮的。

一如矛盾说的矛盾,给大明带来的改变,大明政令的制定,变得极为谨慎,而不是拍脑袋决定。

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伱这个说辞,是不是有点过于大胆了?不顾忌穷民苦力的死活?坐看穷民苦力揭竿而起,然后进京来摘了皇帝的脑袋当球踢?”

“看着黄公子那年轻而锐利的模样,嗤笑了一声说道:“你不过住在大将军府的一個阔公子罢了,你让我去爪哇,我就得去吗?”

一个一万银的营堡,经过这么一鱼两吃,直接就是九万银的亏空。

王谦和林辅成寒暄了两句问道:“林大师是有什么事儿吗?”

郭有章还真没办法,王崇古还能斗一斗,大将军府那是个碰都不能碰的禁忌话题。

这后面一项,没几十年的贪官经验,能这么清晰洞彻其中的内情?!

都知道府库亏空,都知道火龙烧仓,可是这府库是怎么亏空的?王崇古用自己掏空大同府府库现身说法,告诉了皇帝,告诉了天下人,府库就是这么亏空的。

你烧的水泥,和他烧的水泥,哪里有区别呢?这个时候,需要一个标准去衡量。而天下标准的制定,都发端于陛下,那就以陛下的脚力为准好了。

七百两,很多很多银子!能买一百多个倭女了。

朝中的贱儒们,之所以要以郭有章为首,发动倒王运动,甚至已经开始联袂,这王崇古再特么不死,这些个手段,全都要被王崇古给暴露了!

这两面包夹的禁止,让‘一鱼两吃’成为了一种非常困难。

忠君上重振大志,体国朝振奋之心,是忠君体国,郭有章既不忠君,也不体国!

郭有章面色通红,怒急攻心,气的眼睛珠子都红了,愤怒无比的喊道:“你!”

卖杂报其实没几个钱,王谦都把卖杂报赚的钱,都留给了书坊用于发展,但杂报上卖广告的钱,王谦和陛下直接五五分成了。

郭有章要倒王,把王崇古扳倒,那是在反对王崇古吗?那是在反对皇帝!在反对大明新政!反对万历维新!

“基于自由的想法。”林辅成眉头紧皱的说道:“朝廷其实完全可以不顾及穷民苦力的死活,但依旧能够长久而稳定。”

“的确,戚帅很强,但是面对这种天下沸反的局面,戚帅就是四处救火,救得过来吗?”

“林大师有什么想法?”朱翊钧好奇的问道。

“而且,你的自由说里,大自由的基础是物质大丰富,没有生产力提高,哪来的物质大自由?你今天这个想法,背离了你的大同世界。”

黄公子姓甚名谁,京师无人知晓,朱翊钧以黄公子的名义行事,但黄公子做的那些事儿,举世皆知,恨不得把仗势欺人四个字刻在脸上那种。

“是可以做到的。”林辅成左右看了看,有点心虚的说道。

你就送一个花篮,你也好意思出手?

王谦不缺这点银子,最重要的是,逍遥逸闻最重要的是书刊内容,林辅成输出的内容是重点,是逍遥逸闻竞争、销量的核心,而销量则是广告议价权的核心。

“还有一件事。”林辅成面色犹豫的说道:“我有一个想法。”

林辅成深吸了口气说道:“我们在地方上,将田赋和人头税完全交给地方自决,换来地方对朝廷的拥戴。”

“除了关税之外,,让他发在逍遥逸闻上,探讨这个问题。

朱翊钧离开了茶楼后,就去了戚继光的大将军府,还真找戚继光说道了要弹劾郭有章的事儿,主打一个有始有终。

大明皇帝的承诺重比千金,说让戚帅弹劾就让戚帅弹劾!

“行,以什么罪名劾其罪责呢?”戚继光立刻就答应了下来,具体罪名戚帅不掌握材料,自然不知道罪名是什么。

戚继光已经差人去了户部要户贴了,大将军府办这点事还是极为轻松的,再加上户部堂上官张学颜知道黄公子根本就是皇帝,也不会阻拦,户部支持陛下收拾贱儒。

收拾贱儒等于维护新政,等于维护户部地位。

户部上下各级,都不愿意再回到过去那个兜里没有一厘银子,地位低下,走到哪里都得点头哈腰的年代了。

现在,户部上下各级官员,那都是财神爷,走到哪里都是趾高气昂!

咱大明国帑、内帑有银子了!

所以,沈安娘的那个儿子,改姓沈,并且落户官厂就成了必然,而且也到惠民药局看过了,情况有点不太妙。

“大工鼎建,贪腐成性。”朱翊钧拿出了一本奏疏。

这是都察院总宪海瑞上的一本奏疏,自从海瑞从王崇古处知道还能这么玩之后,就去找了户部的旧案,发现了这个郭有章银子的来源。

他养外室,那么多银子,俸禄是决计不够用的,那么银子从哪里来的,就变得有趣了起来。

郭有章里外拐一共掏了十万两银子,按着洪武旧法,五十两银子,就该剥皮揎草,树立在土地庙前了,但大明国朝已经两百年了,贪腐十万银,还真的罪不至死,他的事迹会立在朝阳门外的快活碑林里,他全家都要被流放到爪哇去。

一死了之对郭有章反而算是解脱,想一死了之也没门,子孙后代都在爪哇受苦吧!

“这不是万历元年,应天府尹顾章志四十八万河道疏浚银,贪腐了三十万银的那个案子吗?”戚继光看完了海瑞的奏疏,愣了片刻,这居然是个十年前的旧案。

戚继光印象极为深刻,四十八万银贪三十万,王崇古都没这么大的胆子,但顾章志就有,这个案子也是大明万历朝还是个人吗?”

“浪费粮食。”

“这不是不想给大将军找麻烦吗?”朱翊钧摇头说道,他披着马甲出去的,要是当街杀人,恐怕戚继光要背骂名了。

如果是以皇帝身份出行,朱翊钧当场把郭有章给杀了也没关系,刑部尚书可是给了十张空白的驾帖,直接填名就是合法杀人。

这十张空白的驾帖,朱翊钧一张也没用过,作为规则最大受益人,不应该去破坏对自己有利的规则。

戚继光一脸复杂的说道:“陛下当年手刃了贱儒陈友仁。”

这也是贱儒们始终不敢去伏阙的原因,这年头去伏阙,搞不好会被陛下亲自骂一顿,然后手刃,成为大明笑话。

陈友仁这个事儿,戚继光其实想不明白,那时候诋毁他戚继光的人很多,诋毁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的也不少,但陛下从来没管过后者,反而杀了陈友仁。

戚继光没问过,其实理由也蛮简单的,戚继光还活着,戚继光还有满腔雄心等着实现,大明也需要振武,一切都是为了万历维新,当然杀陈友仁,里面也夹杂着朱翊钧大量的个人情绪。

陈友仁说了什么不重要,没有陈友仁对朱翊钧很重要!

朱翊钧和戚继光聊了聊重开西域之事,戚继光表示自己老当益壮,虽然五十多岁了,不能亲自杀敌,但还能长途行军,陛下不必担心。

绥远驰道修完之后,朝廷才会修京师到嘉峪关的驰道,这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但看戚继光的状态,朱翊钧觉得戚继光等得到那一天。

郭有章被都察院总宪海瑞弹劾,这说得过去,因为海瑞就是反贪的,但是奏疏上有戚继光的名字,实在是让人出乎意料之外!

戚继光成为迁安伯提领京营成为总兵,已经十一年的时间了,戚继光从未弹劾过任何一个朝官。

这是唯一的一次,稍微一打听,原来是黄公子去看热闹,郭有章得罪了黄公子,那就不意外了!

知道黄公子是皇帝的大臣,不意外,因为那是皇帝的意思,不知道的也不意外,奉国公戚继光对别的也没有太多的欲望,也就纵容一下家门里的黄公子,这不算什么,大明京堂纨绔那么多,不缺这么一个。

郭有章的处置,廷议很快就做出了决定,流放爪哇,一家人都去对着大鳄鱼龇牙去吧。

爪哇隶属于旧港总督府,但也没有多少统治力量,当地的土著、大猩猩以及大蚊子,会教会郭有章应该如何做人。

这些年坏人见多了,这个郭有章属实是恶心。

林辅成的逍遥逸闻,很快就成了京师最大的热点,甚至是盖过了对郭有章的口诛笔伐,很快翰林院的大学士甚至上奏皇帝,请皇帝看看逍遥逸闻这一篇,提醒皇帝要引以为戒。

朱翊钧十分意外,士大夫阶级,看起来像是这一套的框架下的既得利益者,但其实翰林院的翰林们很清楚的知道,天下完全失序后,他们也会受到极大的损害,州、县城都能攻破的民乱,一般会把乡贤缙绅和势要豪右一并给杀了。

民乱是暴动,是走投无路之下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嘶吼,州县被攻破,乡贤缙绅们一个也躲不过去。

林辅成的逍遥逸闻,促使了大明上下对工兵团营法的认可,让郭有章更显得像个小丑了,在一片骂声之中,郭有章被押解离开了京师,向着爪哇而去,这是一个漫长的海上旅行,而到了地方,更是有大蚊子的疟疾在等着他。

“国帑和内帑现在的确富了,但是王次辅搞这个东西,我还是不认可!”文华殿上王国光炮轰王崇古!

王国光双手一摊说道:“没钱,京开驰道的修建就没什么钱,是借陛下的,你拿一百二十万银,建这么个玩意儿,我不同意!”

王崇古上了一道奏疏,请求建一个奇观,一个高三十丈,九层八面的琉璃塔,总预算高达一百二十万两银子的琉璃塔,什么用都没有,就为了给李太后祝寿。

三十七岁的李太后,现在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的祝寿吗!

“就是技术验证,全玻璃外墙,内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是为了提高烧玻璃的技术。”王崇古一脸无奈的解释道,祝寿是个名义,主要还是为了烧玻璃技术进步。

各色奇形怪状的玻璃烧制,目的是为了把玻璃颜色研究明白,比如磁选后的玻璃就不会过绿,虽然仍然带着一点绿色,那么什么样的杂质会呈现什么颜色,都可以成体系的研究并且总结。

“那也太多了。”张学颜立刻搭腔说道:“我们还欠着陛下七百万银,欠着国债1000万银,这就一千七百万银的负债了,不能再欠钱了,真的弄到了借新还旧的地步,那朝堂体统何在?”

“烧玻璃这个不急,可以慢慢来。”

“一百二十万银,可以修120里的驰道了,还有的剩,不行,绝对不行。”

户部现在对花钱非常的抵触,现在国帑虽然还算充盈,可是欠债1700万银,还是压力很大,陛下那700万银无息,可是这1000万银的国债,还是有利息的。

户部的意思很明确,奇观误国,大建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