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1 / 1)

解刳院雅座一位

起大厝,就是修大房子,属于福建人特色文化,但凡是一个福建人,在功成名就之后,都要在故乡起一栋大宅子来彰显自己的成就,算是荣归故里的一种典型,这种文化在大明朝就已经成为了普遍的风俗,甚至各种风格的大厝都能在福建找得到。

探大钱、起大厝、娶水某,赚大钱,盖大房子,娶漂亮媳妇,就是人生三大目标。

“陈经邦起的大厝是重迭三座七间厢正厝为主,前后七进深,左右加护厝的百廿间的大宅,与其说是一个大宅,不如说是一个村落,因为整个宅子住着七十二户,三百多口人,即便如此,也显得有些空旷,仅仅主屋就有四十亩地,算上左右加护,再加上亭台楼榭,整个大厝近八百亩地。”刘汉儒看群臣们一脸不相信的样子,只好将陈经邦的大宅子描绘了一遍。

“八百亩?”王崇古差点从凳子上跳起来,大明皇宫满打满算才1080亩地,他一个小小的三品礼部右侍郎,居然搞了个八百亩的宅子,而且是个园林!

简直是倒反天罡!

刘汉儒其实挺同情王崇古的,王崇古当年还是个佞臣的时候,攒了两百万两银子也不舍得花,最后都填了宣大长城的窟窿,后来入了京,再次富裕后,因为住在皇城,也没有回去的机会,连个享受的机会都没有,全晋会馆那八十亩,还有大半是公用,就是租赁给山西籍的京官、士子们使用,纾困他们的生活。

有钱能怎么样的?有钱也不会享受生活,看看人家陈经邦,再看看你王崇古,这天差地别了。

朱翊钧在后堂听得目瞪口呆,皇宫的确1080亩地,可是他不住皇宫住在通和宫啊,通和宫满打满算才一百亩不到,作为皇帝身边那么多人,就住一百亩,朱翊钧都觉得很宽敞了。

当然如果把皇家格物院、潞王府、德王府、讲武学堂、缇骑驻地、大佛塔等等,这些皇家建筑全部算上,那有近八百亩地了。

可这些地方,可不是朱翊钧这个皇帝是私人使用的,他这个皇帝属于私人的就是通和宫的后院,连龙池前的御书房都是办公之地。

“八百亩,要不把他叫来问问,看他家宅子是不是八百亩地?”刘汉儒交待了,也就没什么心理负担了,直接倒豆子一样,把自己如何跟陈经邦搭上的线,一点一点都说清楚了。

那是在浙江,刘汉儒还是浙江按察使的时候,仁和夏氏做东,介绍了陈经邦的义子陈庆聪和刘汉儒认识。

在那次酒会上,刘汉儒中了美人计,美人计重点在计,而不是美人上,让刘汉儒从大明循吏变成了贪腐巨蠹的,不是一首诗,不是一首词,而是那种浑然天成的默契。

刘汉儒是三甲五十九名,一甲是进士及上,刻字王崇古敬赠闻达之士,如何?”

“嗯?”王崇古兴趣大增,他连连点头说道:“这个好,这个好。”

讲故事讲究一个欲盖弥彰,到时候别人一看,王崇古敬赠,就会问,这王崇古是谁啊,为什么要在国朝奖章上刻是他赠送呢?这好奇心就有了,就会了解背后的故事,这就是狠狠的上了一波价值。

王崇古是个生意人,很懂这里面的法门。

“那就这么说定了?奖章就套侯于赵那套五等功赏牌的一等奇功来。”朱翊钧笑呵呵的解释着颁奖的规则,这分科治学,自然要分科设奖,有就发,没有就不发。

“臣谢陛下隆恩。”王崇古再次谢恩,陛下为了他的身后名,也是不遗余力。

王崇古走的时候,连脚步都显得非常高兴,逆子没把亲爹送进坟里的一天,自然值得庆幸。

朱翊钧回到了通和宫,先去看了刘妃和李妃,这一看,俩人哭的眼睛都有点肿了,知道皇帝要来,要遮掩,可是又担心胭脂水粉对孩子不好,脸上写满了急切。

朱翊钧倒是好生劝慰了二人一番,非常典型的产前焦虑,王夭灼之前也有这种症状,患得患失,还会失眠。

“娘子维持这后宫安宁,属实不易啊。”朱翊钧从刘妃、李妃的花萼楼出来的时候,擦了擦额头的汗,他不怎么擅长哄女人,最擅长的那招,又不太方便,所以这次,拿上次那两个翡翠鸭子蛋,就是那对儿雕螭龙纹玉葫,赏给了两个妃子,才算是哄住了。

御花园里的桂花开的正艳,朱翊钧将前朝的事儿,絮絮叨叨的说给了王夭灼听。

“那陈经邦平素里看着人模人样的,没想到是这种人,咱也是看错了他,还以为他能经邦济国。”朱翊钧靠在椅背上,感慨万千的说道:“知人知面不知心,朕把他给送到解刳院里去了,陈经邦的家人流放锡兰了。”

“倒是那刘汉儒可惜了,确实很有才干,不过也是一个斩首示众的下场,这一次,又是人头滚滚,朕又兴了大狱。”

王夭灼看着院子里的桂花说道:“前朝的事儿,臣妾也不懂,陛下觉得该兴大狱就兴大狱,臣妾就是觉得孩子出生了而已。”

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兴大狱的时候,都是马皇后和徐皇后在劝,劝仁也算是大明皇后的职责之一了。

可听陛下一说,这通倭、烟土、贩卖大明丁口、纵容海寇劫掠大明沿海,但凡是有一件都该进解刳院了,有的时候,这大狱,该兴就得兴。

朱翊钧笑着说道:“倒是王次辅被吓的瑟瑟发抖,还以为逆子又在外面闯祸了,哎呦那个表情,煞白里带着土黄色,手都开始抖了,甚至都开始交待遗言了。”

“王次辅家里的儿子,确实不让人省心。”王夭灼经常听夫君提起前朝的事儿,倒是对王谦的父慈子孝十分了解,毕竟是大明京堂两大乐子之一。

朱翊钧坐直了身子说道:“治儿已经很厉害了,现在口齿流利说话很清楚,他才多大啊,你就让他学算学,是不是太早些了?”

望子成龙,大概是每个父母的夙愿,可是这个年纪,说话能说清楚已经很厉害了。

“他都两岁了,就是认认数,数一数,没让他做别的。”王夭灼却分毫不肯让,她颇为肯定的说道:“还是得学的。”

“一岁八个月。”朱翊钧纠正了王夭灼的说辞,吐了口浊气说道:“离两岁还差四个月,孩子不怕我,现在都怕你了,每次见了我,就是往我身后躲,数错了就重新数呗,你冷着脸,孩子就怕。”

“知道了,知道了。”王夭灼看着在挖土的朱常治,张了张嘴,最终没说出来,这是嫡长子,按照大明的继承法,就是绝对的皇太子,他不优秀都是错。

生在帝王家,哪有那么简单。

“你还说我敷衍,你这也是敷衍我,什么年纪干什么事儿,还没就学,不用管的那么严。”朱翊钧一看王夭灼的样子,就知道,王夭灼没听进去。

朱翊钧打眼一看,立刻站了起来,将朱常治抱了起来,将他手里的土块扔到了一边,假装训斥的说道:“不许吃土!”

一个没看见,朱常治把挖出来的土就往嘴里塞,打算尝尝什么味儿。

“爹爹,大花脸,给爹爹图个大花脸!”朱常治伸着脏手在朱翊钧的脸上抹啊抹,一边抹,一边笑,朱翊钧抱着他,也躲不开,只能任由他涂鸦了。

王夭灼在旁边就是看,一边看,一边笑,也算是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