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1 / 1)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

对于草原人而言,大明正在变得更加暴力,一如儒家经典那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草原人将其理解为:就是大明人现在就像是站在河边的智者圣人冷漠无情,死掉的人那么多,没日没夜的从眼前飘过。

戚继光知道草原人如此理解这句话,真的是头都疼了,这句话是孔子师徒看到山下奔流的泗水,感慨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

草原人将逝者解读为死者,这是绥远缺少文教的缘故,绥远急缺文人到这里勉力兴文,加重文化羁縻,和大明腹地形成更多的共识,最后密不可分,这就是彻底和解。

但是,皇帝传来的消息,情况并不乐观,大明读书人显然不想来绥远吃沙子,那兴文教化,就非常难以实现了。

文化认同是最根本的认同,也是最根本的王化,驻军、征税、齐民编户、车同轨书同文,是征伐是实土郡县,这最后一步,同心才能同德,没有文化认同何谈密不可分?

梁梦龙很是生气,但又有点无可奈何。

“打胜仗有个屁用!”梁梦龙一拍桌子就站了起来,中军大帐安静的可怕,戚继光和梁梦龙的脸色都很难看,一方面是大明军在锐意进取,一边是士大夫在拼命的拖后腿。

开拓?开拓个屁!大明有这么一群士大夫在,打下来的大大疆土,也王化不了,又有什么用呢?

这一刻梁梦龙终于清楚了,为何奴儿干都司、大宁卫、河套、交趾,甚至是现在的辽东,都在步步精算之风下,慢慢不再是实土郡县了。

河套有八成都是汉人,这里却不是汉土,因为没有官员、读书人愿意来这片文化的荒漠兴文教化,没有文化认同,哪来的共识。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一群吃嘴不干活的蠢货,连这点苦都不肯吃。”梁梦龙的声音很大很大,中军大帐内所有的人都不怎么说话。

梁梦龙眼中寒光一闪说道:“戚帅,上书朝廷,请祖制大诰,以夏伯启剁指案为例,不愿前往新辟之地的狂夫愚夫,斩首示众籍家抄没!”

陈大成愣了愣问道:“夏伯启剁指案?那是什么?”

洪武初年,朝堂发生了一个很吊诡的案子,儒士夏伯启剁指案。

国初,天下凋敝,官员短缺,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下旨令名士入仕为官,广信府贵溪县有儒士夏伯启否认明政权的合法性,依旧向往正统的‘胡元’,拒不出仕,甚至不惜砍断自己的手指明志。

朱元璋听闻大怒,将其二人逮捕入京,当面询问夏伯启,夏伯启口出狂言,大喊红寇(元末明初群雄并起皆为红巾军),朱元璋盛怒之下,抛出了再生父母论,戡乱的君王结束了绵延的战乱,还了天下太平,让生民安定生活,就如同再生父母给了万民生下来活下去的权力。

这也是大明君王,也被称之为君父的缘故之一。

夏伯启最终被杀,并且朱元璋将其写入《大诰》之中,并且定下永例: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籍没其家,以绝狂夫愚夫仿效之风。

这个案子吊诡就吊诡在,让夏伯启入仕做官,夏伯启叔侄宁愿砍断手指也不肯,若是真的觉得胡元正统,大明不义,自行了断殉国便是,历代亡国之时,都有士大夫为君殉国,既然信奉正统论,死又不肯?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的不忠诚。

夏伯启是正统论的拥趸吗?并非如此,夏伯启只是在制造‘反投献’的风力舆论,反对大明管的太宽的政令,江南士大夫们最喜欢胡元的极限自由了。

吊诡的吏部知道,三年升转改为六年,再次征召。”

一次不行就两次,大明日后还要开拓,但凡是没人应征,朱翊钧就会降价,大不了和北宋将人流放到岭南为官一个套路就是,干得不好,一辈子都别想升回腹地。

“陛下,臣有个疑惑,元辅先生、次辅、大将军是怎么判断出贱儒的目的的?臣愚钝。”冯保作为内相,敏锐的发现,自己有点落后版本了,自己这个老祖宗的位置,如果再不进步,恐怕要被李佑恭给拱掉了。

“啊这个。”朱翊钧思索了片刻说道:“张大伴,你和冯大伴来玩一个游戏,解释这个问题,从一开始,每次只能加一或者两的报数,谁报到二十,谁就赢。”

“张大伴附耳过来,我告诉你必赢的办法。”

朱翊钧给张宏写了几个数字,让张宏拿好。

冯保连续几次都输得一塌糊涂,无论是自己先开始报数,还是张宏先开始,只要张宏拿着那张纸条,就必胜无疑。

“这…”冯保有点蒙了。

朱翊钧将纸条摊开后说道:“纸条上写着数字,17、14、11、8、5、2,张宏只要报出其中一个数字,就必胜无疑。”

冯保看着这几个数字,愣了片刻,疑惑的问道:“这组数字是怎么得到的?”

朱翊钧笑着说道:“从1开始报,加1加2不确定,情况有无数种,但你倒着去想,要想报20获胜,你就必须要拿到17这个数字,因为张宏在你报出17后,只能报18、19,伱必胜无疑,要想拿到17就必须拿到14,以此类推,只要能拿到上一组数中的一个,就一定会赢。”

“皇叔昨天拿这个数学游戏,跟朕讲了一套算学的理论,能够解答你的问题。”

“理论,什么理论?”冯保好奇的问道。

“有20阶台阶,每一个台阶上写着数字,你每一步只能能上一阶或者两阶,将每一步的踩的数字列举出来,请问一共有多少种不重复的走法?”朱翊钧笑着问道。

“不知道。”冯保稍加思考,很快放弃了思考。

朱翊钧解释道:“你要是正着想,其实这道题就很难解,但是你倒着去思考,上到20阶一共有两种情况,那就是从19或者18上,那么到20级的走法,就是到19级的走法与到18级走法的和,简单写作F(20)F(19)+F(18),那么F(18)F(17)+F(16),最后只要直到F(1)1,F(2)2,易得F(20)10946种。”

“皇叔将这种倒着思考方式命名为递归,正着想的思考方式为递推。”

一个量随着另外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关系叫做函数,即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者,则此为彼之函数,函,信函的函,代表着一种对应关系。

而函数自己直接或间接调用自身的方法,就是数学里的递归,其实就是将一个大型的、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与原问题相似的、较为简单的问题。

上到一阶只有一种走法,上到两阶有两种走法,那上到三阶就是F(3)F(1)+F(2)1+23,一共三种走法。

“陛下这一解释,臣就更迷糊了…”冯保愣在了原地,自己是不是该去南京或者去凤阳种菜了?这或许是个不错的归宿。

朱翊钧看冯保一脸迷糊的样子,笑着说道:“这不是什么玄学,又不是让你当算学家,不必要理解它的内涵,怎么讲呢,翻译翻译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不息为递推,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天下有道循环不息为递归。”

“更加简单的讲,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谢陛下教诲。”冯保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问题的时候,立刻有些恍然大悟的样子。

大事化小这种事,他可真的是太熟悉了,这样去思考,理解就明白了,递归不是大事化小,而是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变成更小的事,挨个去解决,并且利用已有的制度去实现政令的思考方式。

贱儒们不肯前往,不是不想获得特赐恩科进士,不想三年升转,而是讨价还价。

“王崇古还是擅长奇招,先生还是擅长大道之行。”朱翊钧看着张居正的浮票,也不得不感慨,两个辅臣的风格,完全不同。

王崇古擅术,张居正擅道。

张居正提供的方法是:整饬学政,为开拓专门委培学士,建立一套类似于海事学堂办法,防止日后再有这种幺蛾子事,朝廷委托学院培养,如果学士培养出来违约怎么办?

在封建帝制的年代,违约,那是抽皇帝的大嘴巴子。

只有海瑞这样的骨鲠正臣,抬着棺材,基于践履之实的去讨论问题,才能全身而退。

贱儒哪有骨鲠正气,所以,委托培养,就是一个重要补足,专门为海陆并举的战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