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他们那里不适合种地(1 / 1)

他们那里不适合种地

他们那里不适合种地

王崇古监刑完毕上了城门楼子,给陛下交差,这件事终于结束,而王崇古看着城门之下收拾的众人,长长的松了口气,至此,他自己的、他儿孙的、他九族的命,才算是真的保住了。

他带着皇命,杀掉孔府满门,日后论起罪人来,他和纪纲是一样的佞臣和奸臣。

他不后悔,不后悔杀掉了孔府满门,即便是日后自己的坟头上都是垃圾,他也不后悔,就孔府做的那些恶心事儿,就该死,甚至徐阶的惠善堂都变得有些惠善的成分了,毕竟徐阶真的把那些能长大的孩子长大了。

今天,王崇古这个旧时代的残党,终于登上了陛下这条船,这个投名状,终于落地,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落了地。

这是王崇古自以为的投名状,其实朱翊钧自己认为,他收到王崇古的投名状,是王崇古在宣大赌长城的窟窿,安置了十九万的流民,从那个时候起,朱翊钧就认为王崇古这个人不是不可以用,至少不是个贱儒,是个循吏。

“陛下,孔府五百八十二名案犯,全部斩首。”王崇古俯首说道。

朱翊钧看着王崇古笑着说道:“次辅辛苦。”

戚继光再次确定,马芳是对的,王崇古是真的不敢,皇帝让他杀孔府满门,王崇古他真的杀。

“王次辅,听说刑部最近在办查赌坊的案子,今天要抓人了吗?”朱翊钧看着王崇古兴趣盎然的说道。

王崇古看了戚继光一眼,而后说道:“陛下,这件事还是跟京营有关,京营军法严明,禁赌,违者轻则军棍,重则军法处置,可是京营之外,就有人盯上了这军卒们的家眷。”

戚继光面色剧变,猛地站了起来,他立刻攥紧了拳头,却没有多说什么,有些落寞的坐下,军营之外,不归他管,他其实在出征之前,就听闻了这些人,可是征伐在即,他也没顾得上。

他是个武将,一个很能打的武将,在战场之外,他管不了太多。

王崇古再次俯首说道:“六月初的时候,北大营,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

翰林院贱儒们的文章臭不可闻,极其空洞,而武库的刀枪腐朽不堪,根本没用,这是大明的武备不兴,光禄寺是专门做饭的地方,十分的难吃,宫里的主子们,各个都有自己的小膳堂,而太医院的药方,则是因为京师达官显贵太多,药到病除的太医院们一治名人,就束手束脚,不敢用药。

俞大猷连遗嘱都留好了,结果解刳院的大医官们,妙手回春。

已经可以开玩笑了,显然俞大猷是真的病好了,感谢张四维和倭寇为大明医学的贡献。

廷议开始了,吕调阳拿着一本奏疏,面色复杂的说道:“刑科给事中赵佑堂上奏反对处斩赌坊奸徒。”

“这个赵佑堂是收了多少好处,上这么一封奏疏,至少得纹银千两吧。”朱翊钧翻开了赵佑堂的奏疏,画了个红色的,都万历六年了,还在收钱上奏,真的朱翊钧能被这三言两语给忽悠了不成?

“陛下,赵佑堂的话是不可信的,他说太祖高皇帝暴戾,无容人之量,为天下大弊,其实非也。”万士和提出了一点反对的意见,说朱元璋暴戾,那人人都认可,但说太祖高皇帝无容人之量,万士和就有话要说了。

“哦?”朱翊钧看向了万士和,这吏部尚书难不成在礼法上,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了不成?

万士和俯首说道:“韩宜可。”

“这个人怎么了?”朱翊钧倒是好奇的问道。

万士和试探性的说道:“此人多次上奏责难陈善,太祖高皇帝非但没有反驳,反而采纳了。”

当真大明只有一个海瑞骂皇帝吗?其实不然。

在洪武年间,就有言官对朱元璋蹬鼻子上脸了,洪武九年,韩宜可就说太祖高皇帝嗜杀成性,动不动就把人给砍了,要不鞭笞谪屯凤阳,朱元璋听闻也不恼怒,而是接受了意见。

当时韩宜可说:刑以禁淫慝,一民轨,宜论其情之轻重,事之公私,罪之大小。今悉令谪屯,此小人之幸,君子殆矣。乞分别,以协众心。

韩宜可指着朱元璋的鼻子说朱元璋赏罚不明,事情的公私,大小都不分,就一律全都谪屯,这不是昏君,是什么?

朱元璋虚心接纳了,说朱元璋无容人之量,实在是太小看朱元璋了。

韩宜可不止一次上谏,在国初,被抄家官员的妻女,都是要赏赐给各衙门的官吏,韩宜可再次上谏,最后才促成了教坊的成立和制度的完善,而朱元璋还说韩宜可谏言的对,是清正肱股之臣。

可以说朱元璋暴戾,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事实。

朱翊钧听闻,在奏疏上写上了韩宜可三个字,算是做了朱批,也是做了正式的回应。

吕调阳拿出了第二本奏疏,开口说道:“万里海塘的种植园,接收的并不顺利。”

安东尼奥的确是让出了这些种植园,但这些种植园名义上属于他安东尼奥,实际上归属于在当地的总督,这一点连安东尼奥都无可奈何,这么远,要维持直接统治,根本不可能。

需要大明水师,武力收取十二条五桅过洋船的货款,讲道理那就讲道理,不讲道理,那就讲武力。

求,嗷呜!!!!!!!!!!!!!!!